-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万有引力与天体运动剖析
合肥一六八中学研究性学习报告课程开题报告组长:刘蒙蒙组员:王弘毅、陆宇婷指导老师:胡余盛康德曾经说过:能充实心灵的东西,乃是闪烁着星星的苍穹,以及我内心的道德律。浩渺的宇宙以其深邃与及梦幻般的色彩,吸引我们三人来探讨她,以及她背后的定理:万有引力由于本学期物理,万有引力是一大重点,这一项活动也实际上也是对课本知识的巩固与提高。同时,为了做好这份工作,我们还涉猎了许多课本所没有的东西,只为集百家之言,出全新观点。--刘蒙蒙、王弘毅、陆宇婷万有引力与天体运动如今,在距离地球数百公里以外,无数个人造卫星在以不同周期绕地球飞翔;月亮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虚幻;距离地球数忆光年的星系已被哈勃望远镜尽收眼底,但这一切的起源,都要归因于数学、物理的发展,归因于五个世纪前开始的探索。引力的历史在哥白尼之前,宇宙的中心一直被认为是地球,是为托勒密的地心说,这只是由于人们的主观观察所得出的结论,直到哥白尼大胆提出日心说,1609年,开普勒揭示了地球和诸行星都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公转,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同年,伽利略·伽利雷则率先用望远镜观测天空,用大量观测事实证实了日心说的正确性。虽然后来也被证明是片面的,太阳,以及其所绕行的银河系都是再平凡不过了,但它却为认知的进步起到关键作用。第谷·布拉赫经过长期的观测,于1627年由其助手开普勒出版《鲁道夫天文表》,其精确度之高是同时代人所无法企及的,是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开普勒在其基础上,大胆尝试各类宇宙模型,竟无一符合,直至他创造性的提出椭圆轨道,这一尝试吻合第谷的观测,后来又相继提出两个定理,开普勒三大定理,应运而生:轨道定理:所有行星分别在大小不同的椭圆轨道上运动。太阳的位置不在轨道中心,而在轨道的两个焦点之一。面积定律:在同样的时间里,行星向径在其轨道平面上所扫过的面积相等。周期定理: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公转轨道的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揭示了行星运动的内在关系,开普勒被后世学者尊称为“天空立法者”他的工作也为另一位科学家奠基:艾萨克·牛顿 。牛顿是一位多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他在伽利略等前人的基础上提出物体运动的三大定理,以微积分为工具,建立起一个井然有序的世界,被誉为“近代物理学之父”。循着牛顿的思路,并将之简化为圆周运动,现对万有引力定律进行推导与检验近似为圆周运动时:F=mrω2 ω=2π/TF=4π2mr/T2 由开普勒第三定理:T2=ka3(近似为r)F∝m/r2 由牛顿第三定理F=-F′F=GMm/r2(G为常量)如果重力和星体间的引力是同一性质的力,都与距离的二次方成正比关系,那么月球绕地球做近似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就应该是地面重力加速度的1/3600,因为月心到地心的距离是地球半径的60倍。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a=GM/r2=gR2/r2=2.73×10^(-3)m/s2实际向心力a=4π2r/T2=2.74×10^(-3)m/s2在误差范围之内。牛顿在实际证明中遵循事实,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从离心定律演化出的向心力定律及数学上微积分概念,才用几何法证明椭圆轨道上也满足引力平方反比关系。1843年亚当斯通过计算得出天王星外还有一颗行星的轨迹,后来人们果然在那里找到了第八颗行星,成了物理学史上人们津津乐道的成就。但是,牛顿的公式中,G值到底是多少一直无法知晓,直到卡文迪许的扭秤实验,精确地得出G=6.7×10^-11N·m^2/kg^2。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他性格孤僻,生前在物理学方面发表论文极少,以致人们不清楚他做该实验的时间。卡文迪许用一个大质量的铁球和一个质量小的铁球分别放在扭秤的两端。扭秤中间用一根韧性很好的钢丝系在支架上,钢丝上有个小镜子。用一道平行光照射镜子,光点反射到一个很远的地方,标记下此时光点所在位置。用两个质量一样的铁球同时分别吸引扭秤上的两个铁球。由于万有引力作用。扭秤微微偏转。但光源所反射的远点却移动了较大的距离。他用此计算出了万有引力公式中的常数G。此实验巧妙之处在于将微弱的力的 作用进行放大,尤其是光的反射,扭秤实验此后被频繁借鉴,开创了弱力测量的新时代。F=GMm/r2一直被奉为真理,只是水星的近日点每世纪要比牛顿力学多43弧秒,困扰了一代代人们。的直到20世纪初,一位名叫爱因斯坦的人用他的理论解释了这一现象,也揭示了引力的本质,即时空弯曲。广义相对论认为,在具有质量的物体周围的空间中,时间变慢,空间是“弯曲”的。 1907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其“一生中最幸福的想法”——在自由下落过程中,人感觉不到引力,并以此为基础,于1915~1916年发表了描述时间、空间和万有引力关系的理论——广义相对论。颠覆了牛顿的经典力学(牛顿的万有引力公式只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时的近似定理)。尽管现实生活几乎不存在光速级别的运动,但它解释了近现代物理学许多牛顿力学无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