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内观与脑科学.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内观与脑科学

心理机制和实证研究 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中道而行 觉知与接纳不可偏废 大学生特质性正念分数高的更多抽烟、酗酒——天生觉知敏锐,但不能接纳,需要钝化 不在于改变情绪或当前心的状态,而在于改变对它们的态度:无条件地接纳 不在于改变心的内容,而在于了知心的习惯性操作(贪、嗔、痴) 正念训练改变注意和执行功能 增加灵活性 降低自动化反应倾向 扩大工作记忆容量 增强痛苦耐受力 降低对悲伤视频的情绪感应 * * 内观禅修的心理机制 来自佛陀的智慧 较早的心理疗效研究 心理学家自1936年就开始探讨禅修作为心理治疗方法的效果 到1975年已经超过100篇相关文章和书籍 1970年代开始实证研究,有三个结果: 资深禅修者比普通人或初学者更健康、快乐 练习4-10周禅修后比非禅修者有显著改善 随机分成禅修组和其它治疗对照组,禅修组4-10周后疗效优于对照组 正念与心理治疗 1980年代,Kabat-Zinn把南传内观方法引进心理治疗 临床心理学界开发了多种基于正念的心理疗法 实证研究显示,这些基于正念的疗法,对多种心理障碍有较好疗效:如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成瘾,自杀倾向等等 正念为什么有用? 正念的心理学定义 正念作为一种心理过程或心理运作模式,包含两个方面: 1)觉知:使注意保持在当下的体验上 持续注意 转换注意焦点 2)对当下体验的态度:开放、无偏、接纳 放弃追求有别于当下体验的企图 允许当下的念头、体验存在 能增强以上心理技能的方法均称为正念技术 先做个智力测验 有一个螺丝钉钉在木板里,要把它取出来。 你手头只有一把牙刷和一个打火机。 想想牙刷是什么材料做的 想想塑料受热会怎么样 想想塑料受热再变冷…… 螺丝钉和牙刷在哪里? 人类大脑高度进化的产物 通过语言而建构表象,解决问题能力大大提高 语言与表象的联结极其紧密 创造了第二现实——心理现实 思想的能量 想像弹琴 真的弹琴 想像弹琴 想像日常运动 想像与真实运动的神经回路 词语诱导痛觉想像 想像声音 情绪核心——杏仁核 385个研究 抑郁患者杏仁核反应强烈 悲痛:因悲而痛 常态心理模式——认知融合 表象建构(第二现实)自动进行 默认把第二现实当作第一现实 在记忆中使用概念联结 通过预想未来和回想过去以达成当前的问题解决 工作记忆中时刻保持什么是当前想要的和必须回避的 弱点 功能强大,但常过度使用 对言语(概念)极端依赖,刻板、抽象化 善于处理心的内容,而常忽视心的动作 难于进行模式转换 人类的目标导向 人类的行为模式并不是“刺激——反应” 目标驱动是人类最突出的行为特征 人类的执行控制功能——前额叶 工作记忆——中央执行系统 基本心理运作方式 三个基本单元:当前状态、目标状态、消除前二者差别的操作 或者:当前状态、要避免的状态、保持或增大二者差别的操作 比较—操作—比较—完成模型(TOTE) 在应对外部可操作的问题时很强有力 在应对内部问题时,可能陷入死循环 尤其是情绪问题 造作模式——过分使用 认知融合——痴(沉迷) TOTE——贪(想要)和嗔(不想要) 造作=贪+嗔+痴 对治方法:正念 认知融合——注意当下,念头只是念头 TOTE——接纳,开放,不预设,不自责 接纳+当下=任运模式 造作模式与任运模式的区别 执著—不执著 回避—面对 把想法当真—想法只是念头 活在过去或未来—活在当下 间接(概念化)体验—直接(非概念化)体验 自动反应—有意培养 *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