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吸收生理
第七节 吸 收 1、长约4—5米,黏膜有环行皱褶,绒毛 2、绒毛内部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平滑肌促进血液和淋巴液回流 3、食物在小肠变成适合于吸收的小分子 4、食物在小肠停留时间长 小肠是主要吸收部位: 二、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一)糖的吸收 食物中的淀粉 糖、半乳糖、果糖)。 糖类只有分解为单糖才能被吸收。 吸收机制:是逆浓度差、耗能(能量来自钠泵)的继发性主动转运。 淀粉酶 双糖酶 单糖(葡萄 麦芽糖 葡萄糖 葡萄糖 葡萄糖的吸收: 管腔侧:以Na+-载体-葡萄糖复合物形式,与Na+同向转运入肠粘膜上皮细胞内; 管底侧:葡萄糖通过易化扩散方式进入血液,Na+ 则由钠泵转运至细胞间隙。 (二)蛋白质的吸收 只有分解为氨基酸才能吸收。 吸收机制:继发性主动转运。 未消化完全的蛋白质也可微量吸收,但无营养作用,相反,可作为抗原引起过敏反应。 ○ 氨基酸转运系统 Na+ 蛋白酶 氨基肽酶 (三)脂肪的吸收 混合微胶粒 脂肪酸 甘油一脂 甘油三脂 乳糜微粒 途径:淋巴途 径为主。 甘油 载脂 胞吐 (中、短链脂肪酸) 血 管 淋巴管 (四)无机盐的吸收 1.钠和水的吸收 肠上皮细胞底-侧膜上存在着钠泵,使Na+逆电-化学梯度而主动转运。肠腔中的Na+,95~99%被主动吸收。 Na+的吸收往往伴随着水、葡萄糖、氨基酸和负离子等物质的吸收。 水的吸收是被动的。 2.铁的吸收 ●吸收部位:小肠上段。 ●吸收量:约1mg/日 胃酸、Vit C Fe2+ → 吸收 食物中的Fe3+ 3.钙的吸收 ●钙吸收的部位:小肠各部位都有吸收钙的能力,尤其十二指肠。 ●钙吸收的状态:可溶性钙(氯化钙、葡萄糖酸钙)才能被吸收,离子状态的钙最易被吸收。 ●钙吸收的影响因素: ①维生素D、脂肪酸、酸性环境(pH=3时,钙呈离子状态)、葡萄糖等促进钙的吸收; ②凡与钙结合而形成沉淀的盐,如硫酸钙、磷酸钙、草酸钙等,钙则不能被吸收; ③钙吸收的量受机体需要的影响。 ●钙吸收的机制:主动转运过程。钙通过刷状缘膜上的钙通道进入细胞→基底膜钙泵进入血液。 (五)维生素的吸收 1.水溶性维生素主要以易化扩散方式在小肠上段被吸收。而维生素B12必须与内因子结合成复合物,才能在回肠吸收。 2.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机制与脂肪相似。它们溶于脂肪,先与胆盐结合成水溶性复合物,通过小肠粘膜表面的静水层,然后与胆盐分离,通过细胞膜进入淋巴或血液。 思考题: 1.试述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 2.胃酸为何不会消化胃粘膜本身? 3.胰液为何不会消化胰腺本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