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怀古迹其三.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诗鉴赏 ——谢腊静 咏怀古迹(其三)    作者: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学习目标 结束课文 解释词语 鉴赏诗歌 表达技巧 诗文翻译 背景简介 作者介绍 (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天宝中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拾遗、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三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作者介绍: 背景简介 唐代宗广德二年春天,杜甫携家眷再次回到成都, 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 但不料第二年四月严武去世, 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漂泊, 这首诗是杜甫乘舟经渝州、忠州时写的所见所感。 当时的杜甫已53岁,且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不知一生漂泊何时了,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 1、能够运用“意像—意境—情感”这译诗歌鉴赏方法。 2、学习鉴赏本诗,体悟其中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 群山万壑随着江流奔赴荆门,昭君生长的地方现在还有村落。一离开紫台就和沙漠连在一起,只留下一座长着青草的坟墓向着黄泉。只凭画图约略地看宫女的容貌,环佩声响,只有魂魄月夜归来。千年琵琶弹奏胡音胡调。分明是怨恨之情从乐曲中抒发出来 ①明妃:即王嫱、王昭君,汉元帝宫人,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明妃。昭君村在归州(今湖北秭归县)东北四十里,与夔州相近。 ②尚有村:还留下生长她的村庄,即还有古迹之意。尚:还。 ③一去:一旦,一经。指昭君一经离开汉宫,远嫁匈奴后,从此不再回来,永远和朔漠连在一起了。 ④省”:读作shěng,教材作“曾经”解。关于“省”,注释纷纭,莫衷一是,有作“减”“少”解,也有作“略”“不”解。无论哪种解法,这句诗讽刺了汉元帝只看画图不看真人的昏庸。 ⑤“空”:徒然。 ⑥“春风面”:通感手法,将视觉移于感觉,写昭君颜容之美丽。 ⑦“环珮”女子佩戴的饰物,用来借代昭君。 表达技巧 1、寓情于景 诗人把情感融入到“细草”、“孤舟”中,写出了自己的渺小与孤寂 2、烘托 诗人将“细草”、“孤舟”、“沙鸥”这些景象,置放于无垠的星空平野之间,自然烘托出一个独立于天地之间的飘零形象,存托出深沉凝重的孤独感。 3、比喻 塑造了诗人晚年漂泊、孤独、寂寥的形象。 《咏怀古迹五首》是一组七言律诗,作 于大历元年(766),是杜甫在夔州和自夔州赴江陵途中陆续写成。此为第三首,是杜甫离开夔州东下、途经荆州府归州(今湖北秭归)东北四十里的昭君村时所作。有人认为,“咏怀”、“古迹”本是两题,后人误合为一,如果并读,则不成话;有人则认为,借古迹以咏怀,咏古即咏怀,一题而兼有二义。从诗的内容主旨说,这两种看法都有道理,但就语义而言,将“咏怀古迹”解释为“歌咏怀抱、古迹”,“咏”字下有两个宾语,一为“怀”,一为“古迹”,读起来很别扭。而将“咏怀古迹”直接解释为借古迹以咏怀”,用以解释诗的内容主旨是确切的,但用以解释题目含义,则不免牵强。实际上,“咏怀古迹”就是“怀古”,“咏怀”二字都是动词,意为歌咏怀念,题目之义就是歌咏和怀念古迹。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