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课 鼎湖山听泉(定用)
鼎湖山听泉 作者简介 谢大光(1943一),1962年由工科大学毕业参军,开始文学创作。转业后,任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著有散文集《落花》等。谢大光的散文创作,用刻意求工、惨淡经营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他的散文创作,在数量上并不怎么引人注目,但 是质量上都经得起反复推敲,耐人寻味。 广东鼎湖山,绝顶有湖,因名顶湖,传说黄帝曾铸鼎于此, 遂易名为鼎湖。(黄帝曾铸三鼎,象征天地人;夏禹铸九鼎, 象征九州 。) 鼎湖山又是佛教圣地。早在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年),禅宗六祖惠能高弟智常禅师在此创建龙兴寺(宋改白云寺), 并建有招提三十六所。从此,前来朝拜和游览的香客游人日众, 不久,便兴旺起来,成为佛家圣地。明崇祯六年(1633年),当时有个和尚来到三宝峰,发觉这里众山环抱,面临谷地,峰峦起伏,状若莲花,“山灵之气全聚于此”,便结草为庵,号称莲花庵。后来, 他请栖壑和尚作住持,大兴土木,重建山门,并按地势倚山筑殿, 改莲花庵为庆云寺, 几百年来香火不断,被誉为岭南四大名刹之一。 鼎湖山地处北纬23度10分,位于北回归线附近。 在世界上,北回归线穿过的许多地方都是荒凉的大 沙漠,但在鼎湖山却截然相反,这里雨水充沛, 山青水秀,林木茂盛,形成了一片有4000公顷的 原始次森林,有野生植物2000多种、栽培植物300 多种,其中亚热带植物丰富,孑遗植物繁多,木 本植物比例高,常绿植物占优势,且具有亚热带 植物的攀援、板根、附生、茎花、绞杀等五大特 征。其中有属国家一类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沙椤、 水松等11种,还有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鼎湖钓樟、 鼎湖冬青、扁藤等。? ? 此外,鼎湖山还生长着170多种鸟类、30多种兽类和20多种蛇类,还有珍稀动物。其中,白鹇鸟被命名为广东省鸟。鼎湖山得天独厚,满山是宝,遍地奇珍,具有极其重要的科研价值。为此,1956年被划为我国第一批自然保护区;1979年,经国务院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鼎湖山正式加入世界自然保护区网,成为联合国“人和生物圈”生态定位研究站。从此,鼎湖山便有“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活的自然博物馆”、“绿色宝库”等美誉。 走进鼎湖山 庆云寺 九龙宝鼎 鼎湖 桫suō椤 白鹇xián鸟 读准下列字的音: 肇庆(zhào) 泠泠línɡ 淙淙cónɡ 迸跳(bènɡ) 一泓(hónɡ) 佯装(yánɡ) 依偎(wēi) 了无(liǎo) 楹联 (yínɡ) 拾级(shè) 怅惘(chànɡwǎnɡ) 古刹(chà) 菩提(pú) 万籁俱寂(lài) 繁衍(yǎn) 汩汩(ɡǔ) 遐想(xiá) 污垢(ɡòu) 生词:1.了无:一点没有。 2.盎然:充满活力的样子3.迥然:形容差得很远4.浑然:形容完整不可分割5.万籁俱寂:一点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寂静6.怅惘:惆怅迷惘。心里有事,没精打采7.雀跃:高兴得像雀儿一样跳跃; 8.楹联:挂在或帖在楹(堂屋)前部柱子上的对联,泛 指对联。 9.活脱脱:形容非常相似、逼真。 10.清朗:清楚响亮。 11.山鸣谷应:高山上发声,深谷中有回应声。 12翩飞:轻快地飞舞。 13柔曼:柔和舒曼。 14雄浑:雄壮浑厚。 15遐想:悠远地思索或想像。 16泠泠淙淙:水流声。 17拾级:逐步登台。拾,同“涉”。 18汩汩:水流声。 题目中哪两个字是关键? 听泉 本文作者着重抓住一个“泉”字来写,用听觉来感受,写出了鼎湖山的独特的美。 从题目来看,“听”字支配“泉”字。但是从全文看,一方面“听”是一个过程,另一方面,“泉”是本文的关键。全文是在颂泉,而“听”只是认识“泉”的手段。 贯穿全文的是“听”字,还是“泉”字? 有三点原因:① 作者登山时,雨意尚未消尽,山间还有雾气、水汽,看不清溪流,所以作者选择了“听”。② 小溪泉抵不上大瀑布壮观,去摹形描状,很难生色。③ 通过 “听”,让读者借助作者的描述,在想象中去捉摸泉之形,去品味泉之美。 作者为什么选择“听”泉,而不是“看”泉? 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请问同学们,游记散文一般都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按照游人的行踪顺序来写,即移步换景。空间转换的过程中,又有时间的变化。 岸边——寒翠桥——山中——补山 亭——庆云寺(半山)。 找出文中表示时间、地点和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移步换景 空间:岸边——寒翠桥——山中——补山亭——庆云寺(半山) ——主 时间:黄昏——晚饭后——夜间 ——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10课从数据到编码(课件)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浙教版.ppt VIP
-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第一节质量 课件.pdf VIP
- 杜邦可丽耐人 造石.ppt VIP
- 建筑工程技术人员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doc VIP
- 深邦SP-6000-F3串行控制系统说明书V6.0暂定版.pdf
- 考研英语一真题长难句分类手册(2000—2015).pdf VIP
- 《池塘养殖尾水净化处理技术规程》DB45T 2956-2024.docx VIP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第一节质量.ppt VIP
- 2025年疫苗行业技术壁垒突破及未来产业趋势分析报告.docx VIP
- 浩瀚iSteady M7 说明书手册.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