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进步与历史的凝滞.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进步与历史的凝滞

进步与历史的凝滞 历史运行:“人口-土地” 中国历代王朝荣枯兴衰,无不作周期的运转,由诞生而兴盛,由盛极而败亡。 人们在思考,是什么推动着中国文明的循环演化,其中的动力原理又是什么。中 国古代历史的周期变化,其性质为土地文明运行;文明运行的主体是“人口”。 人口与土地的对应链接,形成“人口-土地”生态链接。这样的链接处在守衡、 失衡的变动状态中。守衡,则天下治平,失衡则天下动乱。社会生态的守衡,依 靠的是主动的社会生态调节,调节得当则社会治平,调节失效则社会动荡,被动 性的“自然调节”旋即登场,这就是灾害、饥馑与战争。由此,中国出现如下的 历史循环:人口-土地-失衡-调节-调节失效-战争。历史的启发是,当世界由古 代走向现代,所有古代的调节手段大体失效,唯一的出路当是转换生态链,从旧 有的“人口-土地”连接转换为“人口-市场”链接。 一、“土地生态链”及其平衡和失衡 丛林文明、土地文明与市场文明,是人类由低及高,走过的三个文明梯级。 “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 定的具体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休组织,以及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他们与自然界的 关系”。1人类为生存所组成的不同的“与自然界的关系”,成为人类不同的“生 态链接”。三个文明,被三个不同的生态链接决定:人口与丛林的链接、人口与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4页。 土地的链接、人口与市场的链接。人口与丛林的链接形成丛林文明(原始文明); 与土地的链接,形成土地文明(古代文明);与市场链接形成市场文明(现代文 明)。 这里使用的是具象的“人口”,而不是抽象的“人”。 “人”不仅作为生产 力而存在,也作为消费力而存在。人在生产的同时消耗着自己的生产品,消耗着 粮食与能源。人不仅生产“生产品”,也生产“生产者”,即“人”本身。把“人 口”作为人类生态链接的前项设定,是在强调地说明“人”所具有的三个特性: 生产性、消费性与增殖性。 “人口”是人类生态链接的“主体”,而丛林、土地、市场,则处于“载体” 的地位。大凡一个文明的存在与延续,取决于生态主体与载体之间的平衡,亦即 取决丛林、土地、市场对于人口的“承载”状态。倘若生态载体尚可承载人口而 显示平衡,这个文明即可生存与延续。反之,衡量的生态载体无法承载超量的人 口,则出现“载体”与人口失衡的信号,这时的文明就会面临消亡与中断的危险。 为避免文明的“消亡与中断”,人口与载体之间,会出现生态调节。 “人非土不立”,中国文明是“土地”的文明,体现“人口与土地”的紧密 链接,其国家性质是农业国家,其生产方式是自然经济,其社会组成是农民。“农 本主义”是这个社会的核心思想。农业为立国之本,民生之基。“海内之财,无 土不产,无人不生” 2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背靠土地,别无他求。《西汉会 要》记龚遂为勃海太守,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于是力劝民“卖刀买犊”, 3 回归本业。 “凡建邦国,立其社稷”,《通典》解释“社”的字义:“社,或即 为之曰土”,所谓“社”,中心意义就是一个“土”。 “人口”一旦与“土地”结成关系,即形成自然法则。这个法则具有以下 两个特点:1、“人口的无节制增加”,2、“耕地的无节制递减”。第一,“人口的 无节制增加”。在古代,农业人口总无计划可言,而以“不可逆”的方式无限制 增长。农业劳动的集约性、季节性与单纯性,刺激了对劳动人口的“无节制需求”; 农业社会希求“养儿防老”、“多子多福”、“传宗接代”思想传统,成为人口增加 的观念原因;地球上最温暖湿润的地带是最适合生物生长的地带,是最适合农耕 的地区,也是最适合人口繁育的地带。形成于南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强大的暖湿气 2 陈绍闻、姚家华、徐培华:《中国经济史学要籍介绍》,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 年版,第287 页。 3 徐天麟:《西汉会要》下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587页。 流吹过欧亚大陆,南起日本,中经中国、东南亚,北至印度的广大地区,形成“季 风地带”。季风地带聚集了古老的农耕国家,培育了伟大的农业文明,同时形成 膨大的人口大国。 第二,可耕土地的“无节制递减”。相对于人口的无节制增加,耕地面积在 绝对意义上,总处在不断递减的过程中。气候变化及森林植被递减造成土地沙漠 化;人口增加,住宅面积扩大;因工商时代的到来,大量土地被圈占等,是造成 耕地面积递

文档评论(0)

ldj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