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策略及方法.doc

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策略及方法.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策略及方法

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策略及方法   【摘 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小学数学教改实验的一个重要方向。思维活动产生于问题,学习过程中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学习者去发现、去解决。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策略和方法 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地形成和培养起来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着眼于引导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策略的意识,感受并能运用一些常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索了一些有效的做法,以供参考 一、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的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实际。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到亲切兴趣,更容易打开思维的闸门,因此,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有意识的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使学生在我们的引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要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 例如:学习《小数加减法》时,我课前安排学生到商场超市购物,并请同学们把购物小票带到课堂,向同伴介绍购买的物品,同时提出问题,大家一起解决。随着学生的提问,同学们的思维异常积极活跃……他们尝试着、争论着,最后终于发现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课前的购物实践活动,使学生对学习材料产生了兴趣,数学法则不再是令人生畏的抽象概念,数学知识就在孩子们熟悉的生活中。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完《统计》后,可以让学生统计城市里主要道路上车辆通行的情况,为交通局制定车辆分流方案提供参考……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学生学到活生生的数学,感受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中,而且使学生经历了一次愉悦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二、引导学生从教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数学知识的前提是必须有一个“好问题”这里的问题必须是数学学科和实际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真实问题,必须是学生确实感到困惑,不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而不是形式上问题,实质上已不成为问题的问题,不能解决的问题,毫无价值的问题充斥课堂,影响了课程价值的体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地探究,对于真正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有积极的作用 在我们从前传统的教学中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还得老老实实地不许乱说话乱动,这样下去,即使他们在听课中遇到什么不懂得问题也不敢问问,有了不同的见解也不敢提,长期下来问题成堆,对学习教学丧失了信心。心理学上认为人只有处于最自然,最放松的状态下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才能最大限度激发人的创造力和潜能。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大脑是开放的高涨的,思维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可以说是“一触即发”。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乐于提问、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把课堂的提问权真正地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例如:教学《年、月、日》,教师提问: “大月为什么有31天?”“为什么七月和八月要连着两个大月?”“二月的天数为什么与众不同?”“为什么不以十个月为一年,却要十二个月为一年?”提出问题后,可以让学生思考,也可以先议论一番,“你看怎样回答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由生疑到释疑,思维活跃,提高了思维水平。在实践中引导学生提问,应经过鼓励和启发,由“多而杂”过渡到“少而精”,把注意力集中在重要而难懂的问题上面,教师因势利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与创新精神等等 三、尊重学生问题的生成,给学生的问题生成营造氛围 如果每次学生有了创造的火花,有了有?r值的生成,而教师给他的则是失望和不能满足的信息,学生的主动、积极思维就会被磨灭,这样对学生的培养显然也是一句空话 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 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在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提出来的问题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学生一起想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