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制作 阚景忠 讲授 阚景忠 * * 一、主动句与被动句 1、被动句与主动句的区别 主动句: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动作的发出者、实施者。 《郑伯克段于鄢》:“大叔出奔共。” 被动句: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动作的承受者、接收者。 《郑伯克段于鄢》:“蔓草犹不可除。” 2、古今被动表示法的比较 古今都有意念被动句,即不用任何特殊词语的被动句,如: 《报任安书》:“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现代汉语一般用“被”构成被动句式,古汉语还可以用“于”、“为”、“见”等构成被动句式。如: 《鞌之战》:“郤克伤于矢。” 二、古汉语被动句式 被动句式:从句子结构本身能看出主语被动性质的句式。 1、“于”字被动句式 构成方式 在动词后加“于”,“于”后是主动者。“于”和主动者构成介词词组作句子的补语,且主动者必须出现。 “于”的词性和作用 介词,本身不表被动含义,作用是引入主动者。 兵破于陈涉。(《汉书·贾山列传》) 主语+谓语+于+主动者 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孙子兵法》) 闵王毁于五国,桓公劫于鲁庄。(《荀子·王制》) 古文中常用“于”字句构成主动与被动比较的语句,进行正反含义的对比。如: 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庄子·山木》)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汉书·项羽传》) “于”字被动句式先秦常见,消失的原因是介词“于”的用法较多,是否引入主动者有时不好辨认。如: 孙嘉聘于齐。(《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屈原放逐于楚国。(《盐铁论·相刺》) (孙嘉在齐国接受齐王的聘问。) (屈原被楚国放逐。) 2、“为(wéi)”字被动句式 构成方式 在动词前加“为”,“为”后可出现主动者,主动者后还可加“所”字,“为”和主动者构成介词词组作状语。主动者可以不出现,“所”字也可以不出现。 “为”的词性和作用 主动者不出现时,“为”是助动词,表被动含义,作状语。出现时,“为”是介词,作用是引入主动者。 “所”的词性和作用 助词,表被动语态,帮助构成被动句。 卫太子[为江充]所败。(《汉书·霍光传》)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战国策·燕策三》) 止,将为三军获。(《左传·襄公十八年》) 主语+为+(或)主动者+(或)所+谓语 夫直议者,不为人所容。(《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战国末“为”字被动句式中出现了“所”字。如: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史记·鸿门宴》) “为……所”结构的被动句一直保留在现代汉语里。如: 明清以来,颇为一部分人所爱重。(鲁迅《儒术》) 某些作品,只为少数人所偏爱,而为大多数人所不需要。(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为”字句消失的原因,也是“为”的用法较多,引入的是主动者还是对象,有时不好辨识。如: 若民不为己用,不为己死,而求兵之劲,城之固,不可得也。(《荀子·君道》) 3、“见”字被动句式 构成方式 在动词前加“见”,“见”后不能出现主动者。主动者如需出现,必须在动词后加“于”再加主动者。 “见”的词性和作用 助动词,表被动含义,作状语。 薄者[见]疑。(《韩非子·说难》) 弥子瑕[见]爱于卫君。(《韩非子·说难》)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楚辞·渔父》)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主语+见+谓语+(或)“于”和主动者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