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植物配置的艺术性分析
花木造景艺术性特点 2007. 一、 前言 植物与园林不可分割,离开了树木花草也就不成其为园林艺术了。 中国古代园林植物配置的记载,最早见于宋代的有关花谱、艺花一类书籍,明代的《群芳谱》、《园冶》、《长物志》中均以论及,清代的《广群芳谱》、《花境》中有较详细的说明。从这些文学记述和保留至今的园林、古树名木来看,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配置的特点,后详述。 中国现代园林因为受到西方思潮的影响,再加上服务对象的改变,植物配置形式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由于现代园林的风格已不象古典园林那么旗帜鲜明,所以目前国内研究更多的是植物配置的角度和手法。 二、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配置艺术性特点 1、模拟大自然植物景观 人类按哲学观与文化传统去创造空间。中国古代强调“天人合一”,人类是自然中的一部分,因此追求返朴归真、向往自然。其中“三境界”观(生境、画境、意境)对植物造景的影响最大。反映在植物造景中则是要求仿照自然状态错落有致地组合成人工群落,与山石、水体等一同形成神似自然状态的环境,并要求园林建筑与环境协调。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自然山水园林,常师法自然,模拟大自然植物景观入园。即使是在面积很小的园林中,也模拟“三五成林”‘创造“咫尺山林”的意境。甚至按照陶渊明《桃花园记》的描述,在园林中创造“武陵春色”;或者把田园风光搬进园林,设置“稻香村”等。明文征明《王氏拙政园记》记载秫香楼,“ ‘竹涧’之东,江梅百株,花时香雪灿然,望如瑶林玉树,曰:‘瑶圃’”。明王世贞在《游金陵诸园记》中也提及西园中“堂之背,修竹数千挺”,说明在中国私家园林中,也有成片种植林木花树的。 2、重视“意”与“匠”的结合 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重视“意”(文化内容)和“匠”(技术内容)的结合。植物景观配置的意是植物自身的文化涵养、园主(造园者)的宇宙观、人生观、审美关的互相融合,并使之反映在园林空间之中,成为园林景观体系中最有生气的、最能反映天地自然与园主内心世界的一种景观。 2.1 由植物特性上升到意境美 运用植物的特征、姿态、色彩给人的不同感受而产生的比拟、联想,作为某种情感的凭拖或表达某一意境。各种植物由于生长环境和抗御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不同,在人们的观念中留下了它们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如松刚强、高洁,梅坚挺、孤高,竹刚直、清高,菊傲雪凌霜,兰超尘绝俗,荷清白无染。杭州的西冷印社,以松、竹、梅为主题,比拟文人雅士清高、孤洁的性格。 2.2从形式美升华到意境美 人们对花草树木的鉴赏,从形式美升华到意境美。在相互的交往中。常用花木来表达感情。这种美感多由文化传统逐渐形成。自古以来,咏草颂花的诗词歌赋,以植物为题材的各类作品数不胜数。不同的植物,被赋予不同的情感含义。 3、重视植物同园林其他要素的关系 我国园林中的花木配置,根据场合、具体条件,积极处理好与山水、建筑两大造园要素间的关系。无论山石、水体、园路和建筑物,都以植物衬托,甚至以植物命名,如万松岭、樱桃沟、桃花溪、海棠物坞、芙蓉石等,加强了景点的植物气氛。以植物命名的建筑物如藕香榭、玉兰堂、枇杷院、万菊亭等,建筑物是固定不变的,而植物是随季节、年代变化的,这就加强了园林景物中静与动的对比。 3.1与山的关系 山有土、石之别,花木配置亦有区别。土山的效果,除自然缀石之外,主要是由植物配置而烘托山林气氛的。 《园冶》中说:“曲岩松根盘礴”、“苍松蟠郁之麓”; 《长物志》说:“山松宜值土岗之上”; 《花境》也说:“松骨苍,宜高山,宜幽洞,宜怪石一片,宜修竹万竿,宜曲涧粼粼,宜寒烟漠漠”。 《长物志》中列举了适于石隙中生长的植物:梅、映山红、小竹、松、柏、紫薇、萱草等。因此,花木配置是山势,尤其是土山形势的重要补充手段。 3.2与氺的关系 水面配置植物,以保持必要的湖光天色、倒景鲛宫的景象观赏为原则。在不妨碍美丽倒影的水面上,可以配置些以花取胜的水生植物,如荷花,睡莲。 《花境》中说“荷之肌妍,宜水阁南轩,使熏风远麝,晓露擎株”。园林里较大的湖池溪湾,可随形布置水生植物蒲草、芦苇,高低参差,自成野趣。 水边植树,常随堤岸而定,堤岸曲折便用“堤湾宜柳”的做法,也可溪湾柳间栽桃,如同弘历《苏堤》诗“一株杨柳一株桃”的湖中风光。 岸边的植物选择上,体形要求高低错落,疏密有致。桃花是“夭冶,宜小桥溪畔,横参翠柳,斜映明霞”;柳则“临池种之,柔条拂水,弄绿搓黄,大有雅致”。 3.3与建筑的关系 在我国园林中,建筑的经营与植物配置之间是协调统一的。植物是融会自然空间与建筑空间最为灵活、生动的手段。园林创作通过花木与建筑两者空间、体形的组合,调和建筑与其所在山水环境——在建筑空间及山水空间普遍配置花草树木,从而把整个园林景象统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