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十讲(唐五代词创作成就)
琵琶起舞换新声 ——唐五代词的发展与成就 北京大学中文系 杜晓勤 词的体制特征 在姹紫嫣红的唐五代文苑,词是一朵迟开的奇葩。作为一种新兴的诗歌体裁,词原本是配合着新兴乐曲而演唱的歌词,兼有音乐和文学两种性质,所以又称为“曲”、“曲子”或“曲子词”。 词的音乐属性 词的文学特征 词的音乐属性 中国历史上,与诗结合的音乐有三种:雅乐、清乐、宴(燕)乐。 所谓雅乐,即先秦的古乐,《诗经》中的雅、颂,即是雅乐的诗歌。《诗经》中提到的乐器有二十九种,钟、鼓、琴、瑟就是庙堂雅乐的主要乐器。但是雅乐到了战国时代已经衰落。 汉魏六朝时的音乐称为清乐。所谓乐府诗,就是配合清乐的歌词。清乐其始是汉魏的平调、清调、瑟调三调,称为相和三调,或清商三调(即宫调、商调、角调),行于中原。六朝的吴声、西曲则称清商乐(清调以商为主,故称清商),行于江南。清乐的主要乐器是丝竹,有筝、瑟、箫、竽等。但清乐从容和缓,音希而淡,入唐后逐渐衰落。 唐五代词所配合的,是隋唐时期一种以中原民间音乐为主,又吸收融合了前代清乐、边地少数民族音乐和外国音乐所形成的燕乐(燕享之乐)。燕乐乐器可包括雅乐以外的一切乐器,其中筚篥、贝、箜篌、琵琶、五弦、拨、腰鼓、羯鼓、毛员鼓、都昙鼓、答腊鼓、鸡娄鼓、铜鼓等,有些可能是少数民族乐器,有些可能是阿拉伯系和印度系的外来乐器。 燕乐的乐器中琵琶最为重要,琵琶有二十八调,音律变化繁多,五七言诗体不容易跟它配合,长短句的歌词也就应运而生。 词的文学特征 词,原本多是民间歌词,盛、中唐以后,文人渐为一些音乐曲调填词,叫“倚声填词”。与先作辞后配乐的乐府在制辞程序上有所不同。 每首词的曲调,叫词牌,如“菩萨蛮”、“西江月”、“念奴娇”、“忆秦娥”、“虞美人”等。 词的句式最初有齐言,后来多为长短不一的“长短句”。为了乐曲的反复吟唱,每调一般分为上下二阕,上阕、下阕,或上片、下片。也有不分阕的单调,如〔十六字令〕、〔望江南〕等小令。至于分作三片、四片的长调,如〔瑞龙吟〕、〔莺啼序〕等,就更少了。 词在早期大多是在宴饮时,为歌儿舞女所写,内容以爱情甚至艳情为主,风格绮靡、婉约、优美。 词后来又称为“诗余”,意思是文人在作诗之余的消遣,相对于诗来说,不太正统,内容也不很严肃。 旗亭唱诗 唐琵琶 吐蕃乐器 木质皮面。 通长72.2厘米、琴箱直径41.5厘米。 这把唐朝琵琶是文成公主入蕃时带来的诸多乐器中的一件,与唐以后葫芦状共鸣箱琵琶的形制大不一样。 现代琵琶 筚篥 唐筚篥横吹合奏图 筚篥(日本雅乐乐器) 武汉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团长徐奇武 演奏筚篥曲 箜篌·五弦 五弦 唐彩绘弹箜篌女俑 羯鼓·腰鼓 羯鼓:原流行于西域地区,南北朝时传入中原,大约于公元四世纪时开始流行。唐时成为主要演奏乐器,演奏时一般横放在木座上,用两根鼓杖敲击,速度可以很快。是当时龟兹乐队的特有乐器之一。唐玄宗擅击羯鼓,练习时敲坏的羯鼓就有四大柜。 腰鼓:相传由羯鼓演变而来,公元四世纪开始流行,唐代腰鼓因演奏中的作用不同,称为“正鼓”或“和鼓”。 毛员鼓、都昙鼓、答腊鼓、鸡娄鼓 隋九部乐和唐十部乐中用到的鼓,有节鼓、檐鼓、都昙鼓、毛员鼓、答腊鼓、鸡娄鼓、连鼓和桴鼓等十余种。 关于词的起源问题的几种说法 关于词的起源,自古及今多有不同的看法: 一、词出于《诗经》。清徐訄《词苑丛谈》引丁澎《药园闲话》说:“屈子《离骚》亦名辞,汉武帝《秋风》亦名辞,词者诗之余也。”此外,清代的汪森等人也持此说,其实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他们只是看到了《诗经》中句式的长短不齐,与词中的长短句有相似之处,因而认定词源于《诗经》,实际上,词是长短句,但是长短句并非全是词。 二、词出于乐府。这种说法,早在宋代就已出现,如宋胡寅《向芗林酒边集后序》说:“词曲者,古乐府之末造也。”明代杨慎在《词品序》、王世贞《艺苑卮言》等也持此看法,这种看法也是不准确的,乐府与词均入乐,但入乐的方式与入乐的标准均不同。 三、词出于六朝杂言。主此者有清代徐訄。他说:“沈约《六忆诗》其三云:‘忆眠时,人眠强未眠。解罗不待劝,就枕更须牵。复恐旁人见,娇羞在烛前。’亦词之滥觞也。”(见《词苑丛谈》) 四、词出于唐代近体诗。主此说者有方成培。他说:“唐人所歌,多五七言绝句,必杂以散声,然后可比之管弦。……后来遂谱其散声,以字句实之,而长短句兴焉。故词者所以济近体之穷,而上承乐府之变也。”(《香研居词麈》)宋王灼《碧鸡漫志》,清沈翔凤《乐府余论》等也都持此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