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8课.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8课

28.醉翁亭记 教材分析 《醉翁亭记》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作者笔下,滁州琅琊山间醉翁亭周围的早晚、四时的景色美不胜收,字里行间表现了作者虽在政治上遭遇坎坷但心胸旷达,保持了美好的政治理想和胸襟。一个“乐”字像一根彩线连缀各个画面,写山水,是抒发“得之心”的乐;写游人不绝于途,是表现滁人生活之乐;写酿泉为酒,野肴铺席,觥筹交错,是表达“宴酣之乐”;写鸣声婉转,飞荡林间,是显示禽鸟之乐。而所有这些“乐”,又都是为突出作者的“与民同乐”。在结构上前后紧相呼应,行文严谨,浑然一体。全篇多用“也”字句,形成一种一唱三叹的吟咏句调,极有特色,读来朗朗上口。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一些常用实词的含义及一些虚词的用法。 ??? 2.指导学生朗读,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熟读成诵。 过程与方法: 1.学习将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 2.体会“醉”与“乐”的关系,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的旷达情怀和“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及其积极意义。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 2.理解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政治理想和流露出的复杂情感。 教学难点:加强诵读教学,在诵读中让学生欣赏、领悟文章优美的语言特色,体会景物描写之美。同时,借助“假如我是……”和“走进历史”两个语文活动,拓展语文学习的外延,真正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复杂情感。 三、课型、教时、教法: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诵读法、合作探究、师友合作 1.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课堂始终,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交替运用轮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文章的优美语言和意味,借此落实教学目的。 ??? 2.提问法: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提高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教学中要设计出若干问题在学生反复朗读中适时提出,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 ??? 3.语文活动式教学法:教学中设计语文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对文言文的感悟能力。 四、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情景导入:情景导入,渲染气氛 设计(一) 出示图片——醉翁亭这是江西滁州琅琊山上的一座亭子——醉翁亭,现已开发成旅游胜地,它因宋代欧阳修所写的《醉翁亭记》而声名远播。让我们随着作者的记述,作一次醉翁亭之游,去欣赏山中的美景。 ??? 设计(二) 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琊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后来,便写了《醉翁亭记》。 ??? 设计(三)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千古传诵的名篇,古往今来,多少人对此文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感慨万千,沉醉其中。它就是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那么人们为何而醉?本文有何独特的魅力?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美文吧。 ? 设计(四)? 不知同学们有没有读过这样一本书,叫《古文观止》。这是清朝康熙年间编纂给学生读的书。此处的“古文”指古代的散文,“观止”指古文的精品都已选人,不用再看其他的书了。 这当然有点夸张,这本书选了222篇从先秦到明末的精品散文,其中就有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为什么在浩瀚的古代散文中此文能占有一席之地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它的非凡魅力。 ??(二)、交流预习:神游“醉翁亭”——读 1.多媒体范读课文。 ??? 要求:大家闭上眼睛听课文范读,要想象文中的美景,把文字的描述转化为图画,让我们神游“醉翁亭”。 ??? 2.学生试读课文。 ??? 读准下面词语的读音: ??? 3.学生互读、轮读、齐读课文。 ??? 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 提示:朗读时要注意21个“也”的语气不尽相同。“也”大致表达了以下几种语气: ??? (1)陈述(用于描述景物)。如:环滁皆山也。琅琊也。 ??? (2)肯定(用于介绍人名)。如:山之僧智仙也。太守自谓也。 ??? (3)感叹(用于直抒胸臆)。如:在乎山水之间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朗读时,应通过读出t述语气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到“也”字后面应有较长的停顿。 ??? 朗读时还要注意25个“而”字,读时应分辨轻重。一般来说,凡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的都要重读。如: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凡作为连接词语的“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