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文言文语法讲解
文言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叫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
来表判断。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代词用,很少把它
当作判断词用。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词来表
示判断。
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
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
表示判断,即“??者??也”式。这种判断句式,是古
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2.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
即“??者??”式。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不译,翻
译时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如:柳敬亭者,
扬州之泰州人,本性曹。
3.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者
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如:城北徐公,
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4.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
表示判断,即“??,??也”式。这种判断句式中“也”
同样不译,翻译时只在主谓之间加“是”。如:和氏壁,
天下所共传宝也。
5.“者”“也”都不用,即“??,??”式。译成
现代汉语时,只需在主谓语之间加“是”。如:刘备,天
下枭雄。
6.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即“??为??”式。如: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司马迁《鸿门宴》)
7.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
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①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8.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文中也有,但出现较晚
并且少见。如:巨是.凡人,偏在远郡。(司马光《赤壁之
战》)
二、被动句
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
叫被动句。常见的被动句有以下几种形式:
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即“谓
语+于??”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
欲结于君。(《触龙说赵太后》)
2.在动词前边用“见”表示被动,构成“见+谓语”
的形式。如: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
以见.放。(司马迁《屈原列传》)
如果需要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可在动词后
加介词“于”,构成“见+谓语+于”的形式。如:臣诚恐
见.欺于.王而负赵。
3.在动词前用“受”字来表示被动,构成“受+谓语”
的形式。如:
(1)有罪受.贰。
这种句式中的“受”字,含有“被”的意思,后面省
略了介词“于”,主动者也能引出。如果需引进主动者,
就构成了“受+谓语+于”的形式。如:
(2)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4.在动词前边加介词“为”,构成“为+动词”的形
式。
这种句式的“为”和“见”不同:“见”是助词,不
能带宾语,所以它总是紧挨着动词;“为”是介词,它可
以紧挨着动词(省略了宾语),也可以引出动作行为的主
动者。如: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5.用“为”引进主动者,谓语前再加“所”,表被动,
构成“为??所??”式。如: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
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
“为??所??”,自产生后,就成了古汉语最常见
的一种被动句形式,并且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里。但是,
在古汉语里,“为”的行为主动者有时可以不出现,或被
承前省略了,变为“??为所??”的形式,如:不者,
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6.用介词“被”引出主动者,构成“被+动词”的形
式,这种形式和现代汉语的被动句一样。如: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
古》)
7.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这种被动句中没有出现任何
被动词,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补出。如:兵挫地削 ....,亡
其六郡。
三、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
的。不过,文言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
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经常被省略。
高中语文文言文语法讲解——文言特殊句式,第 2 页,共 4 页
最常见的省略句有以下几种:
1.省略主语
主语的省略,文言文中更为常见。主要原因之一,是
文言的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不独立作句子的主语。句子若是
重复前边的词语又罗嗦,这样省略主语的句子自然就多
了。句子中是否省略了成分,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或整个
语言环境去推断。翻译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把省略成分补
出来。主语的省略,可分为“承前省”“蒙后省”“对话
省”等形式。如:
(1)承前省
①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大破之。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异蛇)
触草木,(草木)尽死。
(2)蒙后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