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要病害无公害防治技术.doc-杭州农业科技信息网
茶树主要病害及无公害防治技术
全世界茶树发病引发的病原种类有507种。我国已发现的茶树病害100多种,其中常见的病害30余种。由于我国种茶历史悠久,茶区面积大,生态条件差异明显,各地茶树病害种类不尽相同。有些病害是普遍发生的,如茶云纹叶枯病、茶轮斑病等;也有些病害的发生表现一定的区域特点,流行模式也不一致。
其中叶病(包括芽梢)是茶树病害的主要类群,对产量和品质影响最直接、最大。我国的茶树叶病在华南茶区和西南茶区的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省发生较重,尤其是茶饼病;江南和江北茶区以茶炭疽病、茶云纹叶枯病、茶轮斑病和茶煤病发生较多,茶白星病在高山茶区发生较重。
茎病类最多已报道有229种,对茶树影响仅次于叶病。我国的广东、云南等省(区)的茶红锈藻病发生较重,茶枝梢黑点病发生也很普遍。
在热带茶区,茶树根病发生相当严重。我国广东、广西和云南等省(区),茶红根腐病发生很普遍,茶紫纹羽病在我国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的小叶种地区发生较重。线虫病是茶树根病的一个重要类群,其危害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茶苗根结线虫病在我国广大茶区都有发生,引起茶苗大量死亡。
第一节 叶部病害
一、茶饼病
我国华南和西南茶区发生严重,已成为影响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茶叶品质也有不良影响,病叶制成的干茶,味苦、易碎、质量明显下降。
(一)症状 茶饼病仅危害茶树幼嫩多汁的芽叶和嫩茎部,发病最初病状是在嫩叶上出现浅绿、浅黄或略带红色的圆形或椭圆形透明斑,一般直径0.6~1.2厘米。以后叶片表面的病斑逐渐凹陷,叶片的背面突出,形状象饼状,病斑正面较平滑并略有光泽,色泽较周围叶色浅,叶背突起部份初为灰色,上覆有一层白色粉末。
(二)发生规律 茶饼病是由一种真菌侵染引起。以菌丝体在病叶的活组织中越冬和越夏。翌年春季或秋季,平均气温在15℃~20℃,相对湿度80%以上时,形成担孢子,担孢子随风飞散飘落到新梢和嫩叶上,在水滴中孢子萌发,侵入组织,3~18天后,产生新病斑。此病原菌在一年内能多次侵染,导致病害流行。此病属低温高湿型病害,当春、秋季气温在18℃~20℃,平均相对湿度在85%以上,阴雨多湿的条件下,有利于此病发生。全年发病时间各地不同,西南茶区在7~11月;华东和中南茶区在3~5月和9~10月;海南茶区在9月中旬至翌年2月。夏季病菌在荫蔽的茶树上越夏。高山、谷地及过度遮荫茶园,由于雾多、日照少、湿度大,发病重。偏施氮肥,杂草丛生,采摘、修剪和遮荫等措施不合理的茶园发生也多。品种间有抗病性差异。
(三)预测预报 在茶饼病流行期,平均气温15℃~20℃,连续5天中,如有3天上午的平均日照数等于或小于3小时,或5天中日降雨量在2.5~5.0毫米以上时,应做出预报,及时喷药防治。
(四)防治方法 1、加强苗木检查。从病区调运苗木必须严格检验,发现病苗,应立即处理,防止病害传入新区。2、勤除杂草,砍除遮荫树,增施磷钾肥,以增强树势,减轻发病。及时分批采茶,选择适宜时期修剪和台刈,使新梢抽发时,尽量避过发病盛期,可减少侵染机会。3、药剂防治可选用25%粉锈宁、75%十三吗啉1000~2000倍液,20%萎锈灵1000倍液进行防治,有预防和治疗效果。粉锈宁(三唑酮)残效期长,发病期喷药1次即可。其它药剂喷药后,间隔7~10天,再连续喷药,共2~3次。上述农药喷药后的安全间隔期为10~14天。非采摘茶园也可喷施0.2%~0.5%硫酸铜液,或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以保护茶树。
二、茶芽枯病
茶芽枯病是我国江南和江北茶区茶树芽叶的重要病害,分布在浙江、江苏、安徽、广东、湖南等省茶区。主要危害春茶幼芽和嫩叶。该病发生严重的茶园,梢发病率可达70%,春茶减产约30%,而且茶叶品质下降,开采期推迟,使茶农经济效益大大下降。
(一)症状 病斑开始在叶尖或叶缘发生,病斑呈黄褐色,以后扩大成不规则形,无明显边缘。后期病斑上散生黑褐色细小粒点,以正面居多,病叶易破裂扭曲。幼芽、鳞片、鱼叶均可变褐,病芽萎缩不能伸展,后期呈黑褐色枯焦状,严重者整个嫩梢枯死。
(二)发病规律 茶芽枯病是由真菌侵染引起的。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老病叶或越冬芽叶中越冬。翌年春天气温上升至8℃以上时形成器孢子,在水湿中释放孢子,并随雨水溅泼而传播,侵染幼嫩芽叶,2~3天后出现新病斑,进行扩展蔓延。本病属低温高湿型病害,仅在春茶期发生。春茶萌芽期3月底至4月初开始发病,春茶盛采期(4月中旬至5月上旬)最高气温在20℃~25℃时为发病盛期。6月中旬以后最高气温达29℃以上时停止发病。此外,茶叶内含成分也是影响发病的重要因素,春茶期,茶叶中氨基酸含量高,可促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