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获得教养的途径(专题检测).docxVIP

专题二 获得教养的途径(专题检测).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二 获得教养的途径(专题检测)

专题二 获得教养的途径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槁暴(pù) 跬步(ɡuǐ) 句读(dòu) 金石可镂(lòu) B.老聃(dān) 戕害(qiānɡ) 接触(chù) 锲而不舍(shě) C.痴迷(chī) 宝藏(zànɡ) 郯子(tán) 骐骥一跃(yào) D.积累(lěi) 沉溺(nì) 瞬间(sùn) 不计其数(shù)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①金就砺则利        就:接近,靠近。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参:参透。 B.①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假:凭借,利用。 ②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用:因为。 C.①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一般人。 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徒:徒弟,学生。 D.①余嘉其能行古道 道:道理。 ②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天赋、资质。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其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eq \b\lc\{\rc\ (\a\vs4\al\co1(①无以至千里,②作《师说》以贻之)) B.eq \b\lc\{\rc\ (\a\vs4\al\co1(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②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Ceq \b\lc\{\rc\ (\a\vs4\al\co1(①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②其皆出于此乎)) D.eq \b\lc\{\rc\ (\a\vs4\al\co1(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4.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译文: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成的,却比水冷。 B.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译文:我是学习道理的,哪管他的年龄出生得比我早还是晚呢? 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译文:所以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从此产生吧? D.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译文:人们喜爱自己的孩子,(为此)选择老师来教导他们,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耻,糊涂啊!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孩子有了进步时,要及时表扬给以信任。 B.借新闻之名做广告的有偿新闻历来为观众所不耻。 C.中部地区虽然欠发达,但迅速赶上沿海发达地区,甚至青出于蓝,是完全有可能的。 D.去年黄河两次断流,今年长江流域遭受特大洪灾,这是大自然再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不能熟视无睹。 二、(9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如何看待文学的网络时代 胡鹏林 中国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它也随之迅速侵入文学领域。当我们的作家和学者还在寻找对策和命名权的时候,“网络文学”这个大而化之的名称突然登堂入室,并且暴得大名。 文学发展至网络时代,作者的权威地位逐渐被取消,作者和读者的地位平等,甚至两者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每个人既可以是读者,也可以是作者。而文学作品的创作、传播和被遗忘的速度都在加快,作者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无关紧要,作者的网名和“无名”成为常态。文学的网络时代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文学,仅仅是作者、作品和读者等文学要素在网络时代的地位和形态发生了变化而已,文学的语言虚构、情感内核、审美价值等仍然是文学的本性。 文学的网络时代是否会导致作家群体的消失?作家在文学的纸媒时代中无疑是文学的最重要因素,甚至具有无上的权威,作家中心论既使文学得到充分发展,也导致了文学的重名不重实,因而中国文学史上也不断出现后世作者假借前世著名作家之名创作文学作品的现象。而在文学的网络时代,作家的权威性不断受到质疑,作家不再具有神圣的光环,而在网络上仅仅以“写手”的身份出现,“写手”的身份是多重性的,他们可能不再是专职的文学创作者,而有可能是教师、工人、公务员或从事其他各种职业的人;他们大多数时候是化名的,有时候甚至是“无名”的。他们由于不受“名”的局限而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创造了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这个群体可能在不久的未来逐渐显示出巨大潜力,他们将不再需要专业的培养机制来催生,也可能不再需要专业的机构予以养护,他们将诞生于民间,生活于民间,并且服务于民间。 文学在网络时代不会消亡,但是能否出现文学经典,这是学者们一直思考和争论的问题。一方面人们都希望从肯定经典的过程中获得创造的源泉,甚至以“2

文档评论(0)

liujiao19870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