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精练(各类教师及文学爱好者用8).docVIP

古诗鉴赏精练(各类教师及文学爱好者用8).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练习精选(教师用) 书 马诗二十三首①(其五)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②,快走踏清秋。 注:①《马诗》:通过咏马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共23首。 ②金络脑:一种贵重的鞍具,借指马受重用。 答案:一二句突出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正是英雄用武之地;三四句借马抒情,表现作者热切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和不遇于时的感慨。手法:见景生情,拟物抒情,意在言外:运用了比喻、设问等修辞手法。(内容4分,手法2分)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①,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①此句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 (1)首句写诗人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这一句的观察顺序是 “自下而上”或“由近及远”; 使画面具有动感的关键词是 “上”。 第二句写塞上“孤城”及环境。从表现“孤城”的角度看,这一句运用了 “反衬” 的修辞手法。 (2)这首诗如一幅画卷。如果说“孤城”是“画卷”的主体部分,那么首句与“孤城”是什么关系? 答:首句是“孤城”的背景画面。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这是作者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2分) (2)事实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谢堂前”的老燕如今飞人寻常百姓家的,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 答案:(1)荒凉冷落衰败的景象。(2)唤起读者想象,暗写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引起世事沧桑的感慨。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简要解释“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说说这两句诗的妙处。 答案:普天之下,有谁不望月思乡,不知今晚的秋思落在谁的一边.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境界高远;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表现手法委婉蕴藉。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毂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①“红杏枝头春意闹”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其中的“闹”用得尤为精妙,为什么? ②下阕即景抒情,“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①用一“闹”字,夸张地描绘出红杏花盛开怒放,绚丽鲜艳,热烈如火,唤起人们的无限联想,将生机蓬勃的烂漫春光描绘得淋漓尽致。(意思对即可)②拟人手法。作者把斜阳当做朋友,举酒相劝,希望斜阳在杏花丛中多加逗留,表达了惜春(惜时)的感情。(意思对即可) 六十八、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相关问题 竹 陈与义 高枝已约风为友,密叶能留雪作花。昨夜嫦娥更潇洒,又携疏影过窗纱。 ⑴从诗的内容看,作者最喜欢在什么时候赏竹? “月夜” ⑵此时之竹呈现出什么样的景致? “月移竹影,映上窗帘 ” ⑶这样的景致为什么特别值得赏玩? 答案:竹影婆娑,弄姿窗前,景象生动,格外招人喜爱,月色朦胧,更能催生人们的联想和想像。 (能从实和虚两面答就算对) 六十九、读下面的诗,完成(1)(2)两个小题。 归田园居(之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达了对归隐耕种生活的热爱。 (2)、“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答: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七十、赏析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3)三题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请简要分析此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叹惜年华将逝的情思。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看似写实,其实实中有虚,有情有理。 请问是什么情、什么理? 答:首句写词人对“花落去”而终究无力挽回的叹惋,次句借“燕归来”抒写因美好事物归来而欣慰。所包含的哲理是,人事兴衰,无往不复。 (3)“小园香径独徘徊”与词中的哪一句相呼应?为什么? 答:呼应的句子:无可奈何花落去。 2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