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ZZN论坛构建和谐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大变局doc.doc

QZZN论坛构建和谐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大变局doc.doc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QZZN论坛构建和谐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大变局doc

构建和谐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大变局 编者按:?构建和谐中国:让“四大雁阵”比翼奋飞 ■? 半月谈编辑部 ? ?? 和谐中国,理应是一个区域协调发展的中国。谋求中国和谐,当然离不开区域和谐。中国经济地理版图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已由传统的沿海、内地两大块,细化为目前的东、中、西、东北四大政策区域。当前,各区域干部群众都有一个共同心愿:扭转“东富西贫,南强北弱”的不均衡局面,谋求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 ??? 在半月谈最近策划组织的区域协调发展专题调研中,各路记者激动地发现,中央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相继启动实施以来,四大经济板块各自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可谓各显神通,亮点纷呈:西部在西进劲曲中通过国家支持、自身努力和区域合作,由传统资源时代向产业时代挺进,普遍驶入加速增长的轨道;中部6省承接和对接产业梯度转移,在承东启西中谋求崛起,意欲挥别“不东不西”的尴尬;东北3省则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昭示出“老工业巨人”重振雄风的气概;东部更是志在将“率先发展”进行到底,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演绎出凤凰浴火重生的新版传奇。 ??? 毋庸讳言,由于自然、历史、经济和政治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当前区域发展并不平衡,区域间公共服务、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扩大的趋势亟待得到遏制。当然,协调发展不等于整齐划一,让大家固守一个发展速度。缩小区域差距,也不简单地等同于缩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差异,近期关键目标在于缩小各区域间居民收入以及享有的公共服务水平的差异。正如许多权威人士认为,长期以来,我国区域政策偏重控制区域间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的差距,因而也带来了诸多矛盾和问题。 ??? 今天怎么下好“协调”这盘棋?可以说,走好区域互动这个关键棋子,满盘皆活。在这次区域协调发展专题调研中,各大区域健全互动机制的露珠般鲜亮的经验频频刷新半月谈记者的视线。导入了扶持机制,落实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念,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当地许多老百姓为民生所困而紧蹙的眉头渐渐展开。导入了市场机制,行政区划的局限和体制坚冰在不同程度上被打破,活跃的生产要素如出笼鸟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导入了合作机制,长三角、泛珠三角、环渤海湾、北部湾等区域经济协作和技术、人才合作初显“1+1>2”的奇妙效应。导入了互助机制,沿海发达地区向西部伸出了对口支援、社会捐助之手,浙江商人描画出中国最有活力的资本力量战略西移路线图,用市场之手紧紧牵引帮扶之手。 ??? 长空雁阵,谁不羡其变换而又一致的完美造型?可以预见,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有了市场、合作、互助和扶持四大互动机制“四管齐下”,中国四大区域“四大雁阵”结伴比翼奋飞的壮丽景观,不久将在13亿人的殷切期盼中变成生动而诱人的现实。 ?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新挑战 ■?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王一鸣 五大态势昭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五大态势昭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态势一、实施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各有侧重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 2000年以来,我国先后启动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区域发展战略,中央政府加大了向这三个区域重点领域的投资倾斜,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条件和投资环境,提高了当地的公共服务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这些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同时,东部沿海地区依托自身的经济基础,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继续保持领先发展势头。 ????2005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区域的GDP占全国GDP的份额分别为55%、19%、17%、9%。2001~2005年,四大区域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2.35%、10.86%、11.12%和10.87%。我们也要看到,在经济总量差距矛盾得以缓解的同时,增长质量的差距仍在扩大。 ????态势二、经济活动的空间集中度提高,城市群和大都市圈的主导地位凸显。 ??? 区域经济发展不仅受到自然禀赋和比较优势的影响,而且也取决于对可流动的生产要素的吸纳。目前农村进入城市的劳动力已经达到1.5亿人,跨省流动劳动力90%来自中西部,82%流向东部地区,而且约有2/3农村转移劳动力进入地级以上大中城市。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市群和大都市圈集中的趋势增强,不仅形成巨大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还促进了城市群和大都市圈的发展。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沿海三大城市群占全国GDP的份额接近40%,成为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和增长极。 ????态势三、各区域比较优势逐步发挥,区际产业分工明显增强。 ??? 产业发展的经济合理性要求和市场条件,逐步替代矿产资源分布等传统区位因素,成为产业区域布局的主导因素。一方面,近年来高速增长的钢铁、建材、有色金属、汽车、电子等基础产业和加工工业进一步向东部沿海地区集中。

文档评论(0)

jiaoyuguanlij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