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息主体隐私权保护相关规定.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信息主体隐私权保护相关规定 一、个人信用征信系统中隐私权保护的法律现状 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关于个人信用征信过程中隐私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呈零散的状态。 我国的宪法及民事基本法领域中对公民隐私权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对公民的隐私权采取 了间接保护的方式。相比之下,我国的信用征信地方法规发展较早,上海、深圳等地均 颁布过“个人信用信息征信管理的相关试行办法”,但这些试行办法在隐私权的保护上还 存在有一定的不足。如在针对个人信用信息的采集程序方面,缺乏详细具体的规定,法 规的可操作性不强;对被征信人权益受到侵害时的救济制度还不够完善等。 (一)《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由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并于2005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 暂行办法》,是我国第一部规范个人信用信息采集和使用的规章。该暂行办法共有七章四修十五条,首先规定了对个人信用信息进行保密的原则,对我国各商业银行和征信中心的 内部风险控制和具体的操作规程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明确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采 集信用信息的范围,采集信息应当采取的方式,系统数据库的使用用途、个人如何取得 本人信用报告和异议处理的规定;还规定了征信中心和商业银行具有保障的义务和责任, 要求对个人信用信息准确性、时效性和安全性负责。主要体现在该暂行办法的“安全管 理” 一章,对违反该暂行办法规定的行为制订了相应“罚则”。 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除了从制度方面制定措施保证信用信息的安全以外,还在 技术层面采取多重措施来保障个人信息的安全:①系统经授权方可查询。没有经过书面 授权,任何人不能随意查询到他人的个人信用报告。②限定信用报告的使用用途。除了 本人以外,商业银行只有在办理贷款、信用卡、担保,对贷款、信用卡进行贷后管理等 业务时才能查看客户的信用报告。③信息传递安全保障。信用信息要经由保密专线传送 到征信中心的数据库系统,以保证信息安全。④查询记录的限制。在个人征信系统中记 录有每一个查询用户信息,只有通过个人征信系统授予查询权限后,才能够查询到信用 报告;另外,数据库系统还会追踪每一个用户查询客户信用报告的行为记录。⑤违规行 为的处罚。对违规査询客户信用报告行为,规定了处罚措施。 (二)地方性法规规定 2003年12月出台的《上海市个人征信管理试行办法》参考了美国《公平信用报告 法》的规定,其对个人隐私权保护方面的主要内容包括: 1.界定了个人信用信息的范围 个人信用信息包括下列内容:①个人基本信息,如能够据以识别个人身份信息的内 容,反映个人家庭、职业等情况的内容等;②个人信贷方面的信息,如个人与金融机构 或者与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等机构发生的信贷关系;③个人赊购、缴费信息,主要是个 人与公用事业服务机构、商业机构等发生赊购关系而形成一些信息;④公共记录信息, 主要是行政司法机关在职权行使过程当中形成的相关信息;⑤其他与个人信用有关的信 息。此外还界定了不得采集的信息范围:①与个人信用无关的信息;②信息的内容可能 使个人受到歧视的,如种族、出身、信仰状况以及身体的形态、基因、血型、疾病史等 情况;③其他法律法规规定应当保密或者不得采集的信息。 2.对信息采集方式进行了限定 根据试行办法的规定,“征信机构不得以骗取、窃取、贿赂、利诱、胁迫、利用计算 机网络侵入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采集个人信用信息”。 3.规定了披露的原则 根据该试行办法第14条的规定,只有在下列四种情形下,征信机构才可以提供个人 信用报告:①被征信个人本人的要求;②具有向被征信个人提供信贷、赊销、租赁、就 业、保险、担保等意向或者其他正当的理由,并且有被征信个人的授权;③具有对被征□第六章信息主体权益保护信个人进行催收账款等业务需要,且能够出示相关证明;④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 4.对征信机构明确了过错责任 征信机构作为一种中介服务机构,需要严格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对个人信息进 行采集、加工和披露时需要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根据试行办法的规定,如果征信机构 在个人征信活动过程中没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需要承担其相应的行政责任; 如果因为过错而侵犯了被征信个人或者他人的民事权利,造成损害的,须依照《中华人 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如果征信机 构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违反了刑事法律,也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另外,为保证系 统和数据的安全性,还在访问权限控制和数据内审做了严格设定。 (三)《怔信业管理条例》相关规定 我国《征信业管理条例》自2013年3月15日起施行,其中第13条规定:“采集个 人信息应当经信息主体本人同意,未经本人同意不得采集。但是,依照法律、行政法规 规定公开的信息除外。企业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与其履行职务相关的信息,不 作为个人信息。”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