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问答题

中医问答题 3.Ar ; ? 1、肺脾肾与水肿形成的关系? 答:水液的正常运行,依赖气的推动。水肿的发生,主要是全身气化功能障碍的表现。就脏腑而言,人体水液的运化,主要与肺,脾,肾有关,但与肾的关系更为密切。在发病机理上,肺,脾,肾三脏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在肺与肾的关系上是母子相传,若肾虚水泛,上逆于肺,则肺气不降,失其通调水道的功能,促使肾气更虚而加重水肿;反之,肺受邪而传入肾时,亦能引起同样的结果。在脾与肾的关系上是相制相助,若脾虚不能制水,水湿壅盛,必损其阳,故脾虚的进一步发展,必然导致肾阳亦衰;反之,如果肾阳衰微,不能温养脾土,脾肾俱虚,亦可使水肿更加严重。因此,肺脾肾三脏与水肿之发病,是以肾为本,以肺为标,以脾为制水之脏。 2、胃肠病的发病机理? 答: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不遂,脏腑失调。 )8=Q[q$ o ? 一是饮食不节,如饥饱失常,饮酒过度,嗜食肥甘辛辣之品,食物不洁或过食生冷,寒凉药物。 二是情志不畅,忧思恼怒,气郁伤肝,克脾犯胃,使胃肠之阴阳失调,影响脾胃运化和升降,积滞肠胃,湿聚蕴热,变生诸证。 三是其他原因,如药物,应激,放射损伤,机械创伤,免疫,遗传等因素与胃肠病的发病有关。 u.N3]$ ? 3、肺病证与脏腑关系? GdFKK2]I ? 答:①脾:培土升金。②肝:肝火犯肺,可清泻肝火。③肾:金水相生。④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腑气不通,亦能影响肺之肃降。 p %BK_ K ? 4、癃闭与淋证的鉴别诊断。 {BHy`krG ? 答:癃闭与淋证均属膀胱气化不利,故皆有排尿困难,点滴不畅的证候。但癃闭无尿道刺痛,每日尿量少于正常,甚或无尿排出,而淋证则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而每日排尿量正常。但淋证日久不愈,可发展成癃闭,而癃闭感受外邪,常可并发淋证。 |L+vFSL ? 5、胃痛的辩证论治,治疗原则? 答:(1)、辩证论治 ①寒邪客胃证——温胃散寒,行气止痛——香苏散合良附丸 ^G2Tp hI ? 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苔薄白。脉弦紧。 Ar_WD6w ? ②饮食停滞证——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 p~a}ClDf ? 胃脘疼痛,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得矢气及便后稍舒。苔厚腻。脉滑。 `qbS,+Iv ? ③肝气犯胃证——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 F0t|n@v ? 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得嗳气,矢气则舒,遇烦恼郁怒则痛作或痛甚。苔薄白。脉弦。 aS(3`P ? ④肝胃郁热证——疏肝理气,泄热和胃——丹栀逍遥散 {5+H GU ? 胃脘灼痛,痛势急迫,心烦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VzkkOeh}n] ? ⑤湿热中阻证——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清中汤 ca%Mci]8 ? 胃脘疼痛,嘈杂灼热,口干口苦,渴不欲饮,头重如裹,身重肢倦,纳呆恶心,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uq Af1] ? ⑥瘀血停滞证——化瘀通络,理气和胃——失笑散合丹参饮 ~kcstr ? 胃脘疼痛,痛如针刺或刀割,痛有定处,按之痛甚,痛时持久,食后加剧,入夜尤甚,或见吐血,黑便。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 1 Ttkxc q ? ⑦胃阴亏虚证——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 S4p*y ? 胃脘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消瘦乏力,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A3~4|RdgP ? ⑧脾胃虚寒证——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 q-VK$u@ ? 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gwT6xr ? (2)基本治疗原则:理气和胃止痛 6、虚劳 答:禀赋薄弱,劳倦过度,饮食损伤,久病失治等多种原因均会导致虚劳,其共同点是久虚不得而成劳。五脏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亏损,是虚劳的基本病机。辩证以气血阴阳为纲,五脏虚证为目。由于气血同源,阴阳互根,五脏相关,故应同时注意气血阴阳相兼为病及五脏之间的相互影响。虚则补之,补益是治疗虚劳的基本治则。应根据病理属性的不同,分别采用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的治法,并结合五脏病们的不同而选方用药,以加强治疗的针对性。对于虚中夹实及兼感外邪者,治疗当补中有泻,补泻兼施,防止因邪恋而进一步耗伤正气。做好调摄护理,对虚劳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7、血证的产生,分型,治疗原则? 答:(1)血证是由感受外邪,情志过极,饮食不节,劳倦过度,久病或热病等多种原因,引起火热熏灼或气虚不摄,致使血液不循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