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木拱廊桥
木拱廊桥
至今珍藏于故宫博物院中的北宋张择端所作《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宋代汴水虹桥巧妙的建造与行人的熙攘景况。宋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有生动的描述:“自东水门外七里曰虹桥,其桥无柱,皆以巨木虚架,饰以丹艧,宛如飞虹,其上下土桥亦如之。”正是这“以巨木虚架”的“无柱虹桥”,近千年来成了中国名桥的典范。
然而,这些令人惊叹的“无柱虹桥”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只见于书里画中,未见实物。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一些桥梁专家认为“无柱虹桥”已然消失,只能从《清明上河图》里去欣赏了、去凭吊了。
可到了上世纪末,闽东北、浙南的木拱廊桥进入了人们的视线。人们蓦然发现,《清明上河图》中的“无柱虹桥”并未消逝!它,就是木拱廊桥!
其中,有一部分木拱廊桥就分布在我市素有“万山之县”之称的屏南县境内。
来自中原的屏南先民中的桥梁工匠,根据屏南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林木资源丰富的特点,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选择经得起风雨侵蚀的杉木作为建筑材料,在屏南境内建起了50多座木拱廊桥,大大改善了屏南的古代交通。
深藏横卧于山川溪涧的一座座古桥承载着古老的沧桑,无言地与青山秀水交织成悠远的风景,为这片神奇的土地镶嵌出一幅幅诱人的图画。
这些木拱廊桥的设计建造理念,时至今日,还在对现代化的桥梁建筑产生深远的影响。
造桥大师图说廊桥
无需钉铆层层搭接
木拱廊桥俗称“厝桥”、“柴桥”。桥梁史专家唐寰澄教授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桥梁卷》定名为贯木拱桥,并对这种木拱廊桥作出了“在世界桥梁史上唯中国有之”的高度评价。
而在中国,这种贯木拱桥仅出现在闽东北、浙西南一带,其中屏南木拱廊桥建造技术尤为精湛。
在屏南县长桥镇长桥村,有个造桥世家,他们是年逾古稀的黄春财和他的儿子黄闽屏、黄闽辉。2009年5月,黄春财父子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近日,在屏南白水洋景区,记者看到了黄春财父子完全按照廊桥建造的传统方法,设计修造的仿古廊桥双龙桥。
“我们造的廊桥,基本构件是六根杆件,纵向四根、横向两根,平面呈‘井’字形。这样桥面上受压,可以让构件之间越压越紧,经过千百年都照样牢固!”黄春财指着他绘制的木拱廊桥原理图向记者介绍道,“从祖上传承下来的工艺,无论造桥还是造房屋,完全可以不用一根钉一个铆,只需用相同规格的圆木,按照这种结构层层搭接起来,上端的纵梁压在横梁上,横梁又压在相对一根纵梁上,上下两根纵梁夹住一根横梁,这样横梁牢牢的,一点都不会因为受力滑动。”
多座古桥保存至今
历经千年安然无恙
据屏南县志和有关村史、桥碑记载,屏南最早的木拱廊桥始建于宋代,其余分别始建于元代、明代和清代,现存的木拱廊桥都经过历代多次重建或重修,得以保存至今。始建于宋代的有万安桥、千乘桥、龙井桥、百祥桥、广利桥;始建于元代的有广福桥;始建于明代和清代的有龙津桥、金造桥、清晏桥、惠风桥、溪里桥、樟口桥、迎风桥等七座。
屏南的溪流河床较为狭小,因而大多数木拱廊桥为单孔单跨,只有万安桥为五墩六孔,千乘桥、刀鞘桥(已毁)为一墩两孔。其中的千乘桥、龙井桥、溪坪桥被收入茅以升主编的《中国古桥技术史》,千乘桥、金造桥、忠洋桥(即金钟桥,已毁)被收入《中国桥梁史料》中。
其中位于屏南县长桥镇长桥村的万安桥,又称长桥、龙江公济桥,是我国现存最长的木拱廊桥。该桥位于长桥镇长桥村。
正是正中桥墩上的一块嵌入桥墩的石碑,泄露了这座桥的年龄——碑文写道:“弟子江稹舍钱一十三贯又谷三十四石,结石墩一造,为考妣二亲承此良因,又为合家男女及自身各乞保平安。元佑五年庚午九月谨题。”
这座桥龄九百多年的古木拱廊桥,后几毁几建,现存桥为1932年重建。据史料记载:“长桥宋时建,两溪相接,亘如长虹,叠石为墩,五构亭其上。”
除了年代久远,万安桥的得名,还源于一个美好的传说。传说一次重建中有一个工匠从拱架上跌落河中而安然无恙,所以更名为“万安桥”。
万安桥桥长98.2米,宽4.7米,桥屋杉木立柱152根,37开间,双坡单檐悬山顶。桥面用杉木板铺设,两旁设长凳、靠背栏杆,外置挡雨板。桥墩前尖后方呈半船形,桥堍、桥墩均用块石砌筑。该桥跨度大,桥孔多,技术性强,用材量大,仅拱与立柱就使用杉木长材430多根,充分体现了古代造桥工匠的高超技艺和智慧。
据黄春财介绍,这些桥的构件统一,无特殊,异形的构件,伐下的树木只需经少量人工即可制成合格构件,而且,装卸方便,拆桥时可以做到不损构件,且可重复利用。小杆件便于运输,用小构件形成大跨度,经济合理。根据桥头记录民众捐资的情况,在道光年间重修共用去约一百万文,这个造价在当时相对较低。
这种桥的“蜈蚣结构”有很好的受压性能,只要两端固定,桥就能很好地承受向下的荷载,由于结构的特殊,桥受到向上的反弹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