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大学拥有独特的教育理念,注重知识的创造、创新与.doc

研究型大学拥有独特的教育理念,注重知识的创造、创新与.doc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研究型大学拥有独特的教育理念,注重知识的创造、创新及转化能力,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通识教育是一种育人理念,也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它是面向所有人的非专业性教育,是人人所应受的教育,旨在培养具有较强的分析及普遍联系的思维能力、全面发展的、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公民。近年来,我国2010年,我国的36所研究型大学都己经建立了相关的通识教育或类似于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本文试对研究型大学的做一综述。 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是一种非专业性、非功利性的教育,它以培养知识宽泛、有较强分析及普遍联系思维能力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强调受教育者的知识创造、创新能力。通过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力图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教育。研究型大学走出的学生应是科学知识的创新、创造者,而绝非简单的应用者。 二、研究型大学的通识教育模式 (一)国外通识教育现状 美国的大学通识教育被公认为是最为普遍和成功的,主要有四种实施类型,即:(1)分布必修型 (Distributed Requirements),它是指“对学生必须修习的学科领域(一般为自然、社会、人文学科)以及在各领域内至少所要修习的课程门数(或最低学分数) 做出规定的通识教育课程计划”,它是美国大学和学院实施通识教育的一种主要模式。(2)名著课程型(Great Books program/Curriculum),也称“巨著课程”,是美国实施的一种通识教育,针对若干高等学校所制定的本科阶段教学计划。它最早由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厄斯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提出,圣约翰学院是目前唯一实行该计划的学校。(3)核心课程型(Core Curriculum),它是20世纪70年代末大量出现于美国大学的一种通识教育实践类型,《韦伯斯特新大学词典》对其解释为,“一种综合传统独立学科中的基本内容,以向所有学生提供共同知识背景为目的的课程设置”。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等著名研究型大学和一些文理学院都有通识核心课程教育计划。(4)自由选修型 (Free Electives),是指院校本身没有任何特别规定的通识教育计划,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自行制定适合自身的通识教育计划。 在哈佛大学文理学院2004年所公布的本科教学大纲改革的建议方案中又提到了一种学院课程以代替核心课程。这种课程分为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生命学科、物理学科及工程四大类,学生可以从这些标准化课程之外选择哈佛大学所有院系的类似课程,只要属于这四大类,并且每类只须选修两门课程即可。这种课程大力强化通识教育中对海外学习与自然科学两方面的总体要求。 美国和加拿大的通识教育主要特点是:重视通识教育,通识目标明确,实施方式灵活多样,不同的学校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施不同的课程实践类型,其要求也不尽相同。 英国没有专门的通识课程,但是英国大学有着自由教育的传统,通过采取正式或非正式的方法,将通识教育的理念渗透在其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的非职业化目标上。一般来说,英国大学专业设置宽广,教学方式和方法多样,尤其是它的导师制,实际上正体现了一种通识教育的理念。研究型大学注重夯实本科生的基础课程教育,开设了大量基础性课程,涵盖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等领域,反对实行时间过早、范围狭窄的专门化训练(郭德红,2009)。 日本实行的是教养教育,日本的大学多实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穿插进行的四年一贯制教学计划。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是教养教育和专业教育课程并行,只是不断增加专业教育课程的比重而己,而且课程名称多使用“基础课程”、“主要课程”、“共同课程”和“核心课程”等,在内容上,根据学科的发展、社会的变化和学生的需求,针对性和适应性加强,综合课程也大量增加。 (二)中国台湾地区通识教育现状 目前台湾各大学通识教育的实施模式,大致可分为四种:共同与通识课程均衡选修模式、通识均衡选修模式、核心课程模式、大一大二分院不分系模式。第四种模式尚未成熟。 共同与通识课程均衡选修模式 将共同科目定为必修科目,从而作为基础课程或核心课程,通识课程则作为选修,其中再分成数个领域,供学生交叉选修。因此,体育、军训及服务课程都作为共同科目,被纳入通识教育之中。 通识均衡选修模式 将“共同科目通识化”之后,再将原有共同科目的内容或属性进行调整,如将“语文领域”加入英文课程,历史课程转化入“历史文化领域”,“社会科学领域”加入公民与法律课程等等。学校将转化入通识课程的共同科目列为通识必选课或完全开放选修。共同科目在通识化之后,将其课程再新规划为三或六个领域,采取一种“不同学科领域交叉选修”的方式。 核心课程模式 这种模式于1978年首先在美国哈佛大学进行推广。从2005年开始,哈佛大学将课程规划为七大领域(共n个分项领域),每个领域都开设相关不同主题的数门课程,学

文档评论(0)

xuefei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