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始兴县墨江中学《百丈山记》教学设计.docVIP

广东省始兴县墨江中学《百丈山记》教学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东省始兴县墨江中学《百丈山记》教学设计整理

?百丈山记 广东省始兴县墨江中学 钟卫国 教学目的: 1.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句式,了解记游性散文的写法。 2.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不畏艰险的意识。 3.体会作者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引导读者游览百丈山时采用的方法。 2.?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句式,了解记游性散文的写法。 教学难点: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授课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简介作者。 ????朱熹绍兴十七年秋中举人,次年春登进士,先后被授予左迪功郎、武学博士、朝奉郎、朝散郎,历任泉州同安主簿、秘书省秘书郎、知南康军、提举江西常平茶盐公事、直秘阁、薄提刑、江东提刑、秘阁修撰、江东转运使、漳州知府、湖南转运副使、潭州知府、湖南安抚、焕章阁待制兼侍讲等职。一生著作甚多,收入《四库全书》的有四十部。其哲学思想发展了“二程”??(程濒、程颐)理学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后人把他列于汉唐诸儒之上。清康熙五十一年诏升“先贤朱子于十哲之次”,定文庙春秋祭祀。 二、学生自读、诵读,整体感知,正音。 三、阅读第1段。 1.作者写登山经过,从哪里写起?这样写有何好处? 从“登百丈山三里许”直接切入,前面的上山经过,所见所闻,一概略而不提,笔锋直逼描述中心,笔力集中。 2.一“俯”一“控”,写出地势险要,得叠石为台阶才能通过。而作者认为“山之胜盖自此始”,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审美情趣?(对险奇美的欣赏。) 3.概述本段的主要内容:简述登山过程。 四、阅读第2段。 1.本段主要写了哪里的景点?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 山门前后的诸景点。幽静。“苍藤古木”的掩映,伴和着“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盛夏亭午无暑气”,“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无不写出了清幽的氛围和清冽的感受。 2.本段采用了什么方式来呈现景物?有哪些语句表明了作者的审美情趣? 移步换景。“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表达了作者的欣赏态度,最后归结为“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的描述,显霹了其审美情趣。 3.概述本段的主要内容:描述循水游览,详写涧水美的形貌和作者由此萌生的审美情趣。 五、阅读第3段。 1.本段主要写了什么?(瀑布和山峰。)采用了什么方式来呈现景物?(定点换景。)? 2.本段中作者是怎样表现瀑布的壮美的? 先以“下临峭岸,深昧险绝”的险奇美作映衬,再写出“于林薄间东南望”的瀑布景象。“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凌空而泻,气势非凡。“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壮丽异常。 3.为什么作者笔下的山能写得极具层次感? 先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从缺口中遥望远山。然后作者又以一峰挺拔高出和群山逶迤而去相组合,形成了一幅层次感极强的图画。接着作者以固定的景点,用傍晚和清晨两个不同时间的景观,构思两幅图画,进一步渲染了壮美的特征。前者突出的是色彩绚烂美;后者凸现的则是云海的变幻美。这样,在作者详尽描述的百丈山景中就兼具了险奇、幽静、五彩、飞动、变幻等诸种美的形态。 六、阅读第4段。 1.本段写了什么?(点明了写作此文的目的:导游,引导人们去游览百丈山的胜景。) 2.第2句有何作用?(是作者游后的结论,也是对全文内容的总括。) 七、探讨写景特点:重点突出,详略得宜,方式灵活,富有层次感,读者易于把握。 附: 板书设计: 4??百丈山记 登山三里  险奇 山门前后  幽静 移步换景  不畏艰险 瀑布峰峦  雄壮 定点换景  热爱自然 记游目的  导游 ????后记:本课的教学要着力让学生把握好景物的呈现方式,能根据写作的实际需要,合理选用景物的呈现方式。 ?? 最新精品教案 实用教师课件资料 最新精品教案 实用教师课件资料

文档评论(0)

118zhuanq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