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首句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生命化教育.doc

《论语》首句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生命化教育.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语》首句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生命化教育

《论语》首句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生命化教育   [摘要]《论语》首句表明,做学问要将知识与实践适时结合、要加强团队建设、要有平和的心态与创新精神。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地方性、应用型和生命化,要加强教学与应用的结合、保证专业设置上的地方特色、不断在与实践融合的基础上创新,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端正心态、跳跃发展 [关键词]论语;应用型;生命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9-0028-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19.014 [本刊网址]http:∥ 学习是个人与社会、与世界相联系的最基本手段,不仅在于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掌握,更在于学生的自我成长、自我完善的过程,即学生的生命价值的体现过程。学校在学生的成长中起着引导与督促的作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教育教学中也面临着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以及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论语》的首句给了我们一个好的回答――要从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加强团队建设和提高创新能力三方面促进教师和学生有生命地成长、促进学校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论语首句的内涵 《论语》始于《学而》,以“学”作为开端并不是一个或有或无的现象,它表达了中国思想对“学”的意义及其位置的共同理解。首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看似结构松散的三句话,比较完整地揭示了人的发展过程,即个人的成长要从外向的被动受学向内醒的主动求学,进而发展成为将学习作为生活的需要,在学习中不断创新与发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杨伯峻译为“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钱穆将此句译为“学能时时反复习之,我心不很觉欣畅吗?”树达按:学而时习,即温故也;温故而能知新,故说也。这句话的关键在于“学”、“时”和“习”三个字,强调的是“学”与“习”的有机结合,要注意如何把握“时”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杨伯峻“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钱穆“有许多朋友从远而来,我心不更感快乐吗?”树达按:人友天下之善士,故有朋自远方一类。同道之朋不远千里而来,可以证学业,析疑义,虽欲不乐,得乎?这句的关键在于“朋”、“来”,什么是“朋”,如何“学”“习”才有“朋”,也如何才能使“远方”的“朋”“来”,“远方”的“朋”“来”,那近处是否也有“朋”来,应如何处理好“朋”与自身的关系 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学校教育上的不足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多是原先的专科院校在高等教育大发展阶段升格而成为本科院校,由于建校时间不长,在学科建设和发展方面多遵循老本科院校的教育教学轨迹,在发展中出现多种与自身的教育教学不相适应,没有体现出教育的生命化,对学生的生命化发展关注不够 (一)“学”“习”分离,“学”多“习”少 由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多来源于新建本科院校,建校历史短、师资欠缺以及学生素质不高,为了加快院校建设,地方本科院校积极向老本科院校学习,老本科院校的以研究为主的模式也被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来。具体表现在:教师研究方面突出研究论文和研究课题的级别与水平,忽略教师的教学能力,导致片面关注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传授而忽视教学内容在实践环节中的应用技巧;由于受到资金及资源的限制,总认为高校是象牙塔,重视人才培养而忽略了人才的社会应用,以学为本,过于重视学生的“学”,没有充分做到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二)与地方发展结合不足,地方性不强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本应是以为地方培养人才、促进地方文化和科学发展为工作重心,但我们现行的院校建设由于受到发展的影响,招生面向全省、毕业的学生也不专限于本地应用;教师的科学研究多根据教师自身的专业兴趣和进修院校的研究,缺乏地方针对性;社会培训任务则限于教师对地方特色的研究不足而导致实用性不强。因此,地方院校未能突出学科专业的“适应性”,未能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积极改造传统学科专业、关注和发展地方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学科专业,使得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地方的教育建设中生命性体现不足 (三)实践培训与创新精神有待提高 目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内的学科课程选择与教学安排多按学科的逻辑结构来组织,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不是面向实际应用,并忽视了教育与产业的联系。导致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注重讲述理论知识,即使是联系到应用知识,也主要关注于对已有知识的验证,较少强调基于原有知识的突破与创新。这与学校的设施设备不全有关,更与教师个人的教学经历和研究经历有关,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更不要说对原有知识的突破和创新性强的作品的产生 三、地方应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