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面对兴师问罪被曝光者.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冷静面对兴师问罪被曝光者

冷静面对兴师问罪被曝光者   在基层新闻单位从事采访工作,最头痛的事是批评报道刚见报,被曝光者就找上门来,暴跳如雷,大吵大闹。这些事情的处理说起来很简单,你无理取闹,我不予理睬;你寻衅滋事,我报警报案;确属报道失实,我及时更正。但在实际工作中问题并不那么简单。这些事处理不好,可能会影响一个地方新闻舆论监督的正常开展。本着批评报道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与人为善,治病救人”的原则,笔者在工作中每年都要参与处理多起此类纠纷。现以接待处理“被批评对象投诉”的几个实例,谈谈化解此类矛盾纠纷的体会。 以退为进,让对方把话讲完 2002年初春的一个傍晚,盐城市区某校在整治校园环境过程中擅自将园内的几棵树木砍断,周围群众打电话向《盐城晚报》举报。记者随即赶往现场采访,向在场的工人、学校后勤管理人员了解情况;当晚记者完成稿件,于次日见报,批评了这种毁绿行为 稿件见报当天,该校校长等一行4人到报社兴师问罪,指责记者采访不实事求是(其实,在报道刊出后,学校又安排人将那几棵树重新栽了下去),并责问批评报道见报前为何不与单位“一把手”见面。对方一张口就是“我校今年订了多少份你们的报纸”,“去年在你们报纸上做了多少钱广告”。这位校长情绪激烈,说话有点口无遮拦。采访部负责人便忙安排一名记者参加接待,将对方的“批评”与要求记录下来。联系到以往《盐城晚报》曾经报道过该校收费存在的问题,这位校长又质问:你们的记者为什么老盯着我校不放?他想要什么好处可以直接跟我说。甚至扬言,他(记者)不让学校安生,学校一些青年教师也准备要他好看。这位校长还说:要搞批评报道,现在社会上丑恶现象那么多,某某机关都是贪污腐败分子,你们怎么不去报道?这位校长想说的话都说出来了,可能觉得痛快淋漓。采访部负责人告诉对方:首先,报社和记者对你们学校没有任何成见,这个记者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记者,你的猜测是对他人格的侮辱。其次,欢迎你到报社来表达学校的观点,报纸也需要刊登批评报道之后的“回音”。但作为“一把手”的党员干部,你今天有些话与身份不符,如果我们将这些内容作为“回音”登在报上,其后果请你想一想。闻此,对方话头一转,谈起“自己出身农家,人生奋斗何其艰辛,成为一校之长实属不易”云云 遇到尚愿意讲道理的被批评对象,要让对方充分表达观点,对方话说完了,不满情绪发泄出来,冷静之后自会意识到自己言行的过激。在处理这件事过程中,报社之所以能掌握主动,关键是对报道事实的真实性与对记者的职业道德有足够的把握 对有争议的问题继续采访,辨明是非 2003年10月23日,《盐城晚报》一版的“记者出击”专栏刊发消息,引题:一市民疑因举报贪污被报复;主题:上班途中突遭砖袭。被打致伤者是市区某物业管理处主任,他拨通“新闻110热线电话”提供的线索,说他在10月22日早晨步行上班途中,突然被4个不名身份的青年用砖块击中头部,公安部门已抓住其中1名行凶者。当事人还告诉记者,他在当年7月份曾与同事举报过所在公司的税务问题,一星期前又与同事举报单位财务人员涉嫌贪污,可能因此埋下祸根。记者赶到医院病房采访后,稿件见报 稿件见报当天,本市某房产公司分管财务的总经理助理等4人找到报社,在采访部拍桌子摔凳子吵闹,指责记者偏听偏信。采访部负责人冷静地请对方坐下来,派代表谈。负责人问他们:“你们找报社的目的是什么?”他们的回答是责问:“记者为什么不采访公司?就听他一人说?我现在对你说谁谁贪污,你登不登?”负责人平静地告诉对方:“记者采访报道并没有到此结束,稿件结尾讲得很清楚,要继续关注此事。”说到这里,采访部负责人当着对方的面,安排记者下午到某房产公司以及处理伤人案的先锋派出所采访,对方这才安静下来。等对方离开后,部负责人交待记者,下午到某房产公司直接采访“一把手”。后来记者找到这位“一把手”后,对方说:“这是单位的丑事,请不要再报道了。” 这起投诉纠纷,尽管后来在行政干预下化解了,但它还是给我们留下一些思考。第一,消息的引题中一个“疑”字,回旋的余地很大,但稿件所流露出来的伤者心情和记者的偏向非常明显。稿件见报,有人敢于到报社闹事,也是因为这个“疑”字――没有证据的事情怎么能随便刊登?第二,在对报道事实的认定存有分歧的时候,可以跟踪采访,进一步摸准事情真相。在接待投诉时,不管对方如何情绪激烈,始终要态度和蔼,以礼相待,缓解矛盾。第三,既然公安部门已经介入调查,还是等侦查结果出来后再公开报道,更为妥当 保护记者人身安全,预防打击报复 2002年秋天,根据群众举报,记者对盐城市区一家歌舞厅进行暗访,发现该歌舞厅由外地某艺术团表演的歌舞节目下流淫秽,不堪入目。次日,一篇对该歌舞厅指名道姓的批评报道见诸报端。当日下午,歌舞厅老板带着三四个身份不明的人找到报社采访部,进门就问“采写这篇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