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妙用创新技法 引领学生改进化学实验
妙用创新技法 引领学生改进化学实验 摘 要: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妙用创新技法引领学生发现实验不足、创新实验方案、再造实验装置、优化实验方法改进实验,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关键词:缺点列举法;希望点列举法;组合法;逆向法;替换法
多年来,我们在化学教?W中根据学校装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以课外活动的形式开展有关化学实验改进的科技活动。在具体的活动中,学生知道了实验创新的基本思路(先列出原实验的缺点或新实验的希望点,再通过替换、模仿、组合、逆向等方法,克服缺点、落实希望[1])。在不断的尝试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被激活,探究意识得到强化,实践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
下面,以“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实验为例,谈谈如何基于创新技法引领学生开展实验改进活动
一、发现缺点 改进实验不足
毋庸置疑,不少化学实验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操作烦琐、现象不明显、结论不流畅、污染环境、安全性不强等。针对某个化学实验,一一列出其缺点,然后逐一改进,这就是实验创新中的缺点列举法
如按照科学或化学课本上的方法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时(方法见图1),虽然操作简单,但实验现象不够明显。这是为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稍作分析,就知道实验存在如下的一些不足:
①在通常情况下,不具备使烧杯变冷的条件;烧杯内壁较薄,罩在火焰上热得快,这就导致水蒸气不易在杯壁上液化,因而难以观察到产物水的出现
②燃烧生成的气体产物具有流动性,而烧杯是宽口的圆柱形仪器,即便罩在火焰上也不容易捕获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因而石灰水变浑浊不够明显
③如果将石灰水涂到烧杯内壁上,石灰水在受热时也会变浑浊(因为温度升高,固体氢氧化钙会析出),这样得出的实验结论可信度不高
明晰了上述缺点,如果能将其一一克服,就能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师生经过一番交流讨论、思维发散、对比分析,拿出化解不足的方案:将捕获燃烧产物的烧杯更换为窄口、大肚、厚壁的集气瓶或广口瓶等(见图2)
具体操作是:将干冷的集气瓶(或广口瓶)罩在火焰中上部[2],很快集气瓶的内壁就出现水雾,说明蜡烛燃烧产生水,进而说明石蜡中含有氢元素;稍后,再将集气瓶快速翻转过来,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立刻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进而说明石蜡中含有碳元素
二、注意模仿 再造实验装置
模仿法就是通过借鉴已有实验中的某些有效因素(如操作方法、化学药品或实验仪器等)进行仿造。在发明创新时,模仿是一种很自然的想法和思路,但模仿不能生搬硬套
像图2所示的改进实验,其成功的关键是使用了易于捕获燃烧产物的玻璃仪器。此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还有哪些玻璃仪器可以替换集气瓶,又比集气瓶更容易捕获燃烧产物呢?同学们广开言路、集思广益、比比划划,教师适时点拨、展示多种化学仪器。不少同学想到了分液漏斗、U形管、后具支试管等,于是又设计出图3所示的几个实验装置
像图3A实验,U形管(18×180mm)具有抽气的作用,有利于燃烧产物在其中流动,从而促进水蒸气在管内降温、液化;当看到管壁上有明显的水珠后,再将U形管正立,快速向其中倒入适量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在图3B实验中,一开始分液漏斗的旋塞必须打开,以便于气体对流;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中能得到有效的冷却,从而在漏斗内壁、颈管内壁大量液化。当观察到有水珠出现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旋塞,并快速将其正立,然后向漏斗口内倒入少许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3]
按图3C进行实验时,试管的后具支具有抽气的作用,使得燃烧产物在试管里较快地上升,有利于水蒸气液化;当看到试管内壁的水雾后,再将试管正立,并倒入适量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图3所示的三种改进方案,基于原型诱导,无论是操作方法还是实验现象,都比图2所示的改进方案更优化;虽然是仿造,但已渗透新的元素,显然是对原实验的升华
三、提出希望 追求实验完美
针对某个化学实验,有目的地列出希望点,并刻意追求,从而实现美好愿望,这就是实验创新中常常使用的希望点列举法
我们已了解检验蜡烛燃烧产物实验的缺点,根据这些缺点,师生对该实验不难列出如下的一些希望:①燃烧产物便于捕获;②燃烧产物可以直接观察到;③实验操作相对方便
依据上述希望点,师生不断尝试、相互评价、反复修正,设计出图4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的V形弯颈漏斗是用长颈漏斗加工而成的;漏斗口便于捕获燃烧的产物,V形长颈弯管有利于气体流动和水蒸气液化,石灰水可以直接检验出二氧化碳的存在
具体操作是:按图4连好实验用品(夹持装置略),点燃蜡烛,待其充分燃烧后,将漏斗口罩在火焰中上部;然后将挤瘪的洗耳球插入V形管口抽气,燃烧产物就被吸入漏斗的弯颈中;很快漏斗的弯颈内壁上有大量的水雾出现,同时V形管里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