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审文·触情·凝神·出境.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审文·触情·凝神·出境

审文·触情·凝神·出境   摘 要: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散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一直是一个难点。它在我们的教材中也占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然而正是因为散文有如此独特之处,如何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品味出散文的精美,探寻散文的精髓,应该成为语文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 散文 教学 审文 触情 凝神 出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145-01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散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一直是一个难点。中高年级段每册书中必定有几篇形神兼美,字字珠玑,蕴含深厚的散文以供学生欣赏品读。“散文以其笔法之灵活,行文之多变而纵横千年。如何从这一文学瑰宝中挖掘出更具价值的东西是许多语文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本文试谈如何提高散文教学的有效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从中品出浓浓的散文味来 1 审“文字”之美,开启欣赏“美”的窗户 散文的文字优美洗练,淡雅传神,正如“余音袅袅的洞萧、明净元尘的水晶、色彩鲜明的玛瑙”,散文的语言更是朴实无华,自然纯真,仿若“甘冽清澈的山泉、曲径通幽的园林、烟波云海的扇画”。所以散文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引导学生能够走进语言文字,在穿梭于文字之林的同时,从中感受到散文语言给学生带来的最初的美的体验。那么,打开一片散文,应当如何去感受它的文字之美呢?首先要引导学生揣摩散文语言文字的准确性和生动性,从而进一步探究修辞手法在具体的情境中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西湖》的第二、三自然段:“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通过“绿”“青”“浓”“淡”等精炼而成的词语让我们看到了多彩秀丽的山水画面。如果能感受到这些修辞手法的独具匠心,相信这篇散文你已读懂了不少 2 触“情感”之美,拨动感受“美”的心弦 散文是直接书写人们主观意识中的人生世界和情感世界的,“情”对于一篇散文来说就是它的灵魂所在,学生只有能够再阅读中感受到作者所传达的“情意”,才能够真正走进这篇,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产生共鸣。散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启发引导学生与散文的情感共鸣,必然是散文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就必须要教给学生触“情”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品情的能力,最后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抒情。如苏教版五年级的《爱如茉莉》是一篇清新淡雅却又情意浓浓的散文。在教学这片散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细节处进行品读,“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爸吃……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让我们看到母亲非常虚弱的情况下首先想到的还是自己的丈夫,生怕他因担心自己的病情而食不下咽,可见母亲是多么爱父亲。而父亲果不其然地“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有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此后,他每天都去医院。”又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父亲对母亲的爱,更是让我们感受到这对夫妻之间的默契和相濡以沫。这样的细节描写,就如同一朵茉莉花一样,在文章中淡淡地,静静地,优雅地开放着,教师带领学生对这些细节进行一步步地分析,将学生带入到作者的内心,触动自己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在读文的同时,感受作者所抒发的情感之美,同作者一同拨动感受“美”的心弦,一同奏出动人心扉的情感之乐 3 凝“气神”之美,聚集洞穿“美”的能量 散文“不像记叙文那样完整,说明文那样明白。要教好它,就一定要改革教学方法,要针对散文的特点,再现散文的意境,将动人的画卷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把感情的清泉引入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深情的“涵泳”、“赏析”中,把握文脉,习得语言,领悟其蕴含的思想感情,掌握出神入化的表现技巧,从而提高散文教学的质量。”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燕子》一文,写到了燕子的外形特点,写到了春天的迷人景致,写到了燕子飞行时的姿态,还写到了燕子停歇在电线杆上的姿态,短短的一篇散文,作者似乎写到了许多方面,但通过对文本的解析我们又会发现,归根结底,作者都是在赞美燕子的灵巧可爱,活泼敏捷。而将这样的小燕子放置在生机勃勃的春景之中,不是更显得燕子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了吗?因而,形散也是表面的,仔细推敲,散文实在是“形敛神聚”。我们在凝练,探究散文的“气神”,就是在聚集洞穿散文内在“美“的能量 4 出“境界”之美,超越有限“美”之外 学生能够“入境”并不是是散文教学的终点,我们还要求学生能够“出境”,所谓的“出境”就是超越散文固有的情境束缚,能够凌驾于文本之上,置身境外。“出的过程就是对作者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思想情感的性质作出理智的评价的过程。出境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是一篇含有政治意味的散文,如果在教学中教师仅仅指导学生品读出樟树的蓬蓬勃勃、不招虫、香气永存,那是远远不够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