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疗效观察
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 比较10 d序贯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根除HP(幽门螺旋杆菌)疗效。方法 选100例快速尿素酶实验阳性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前5 d用泮托拉唑+阿莫西林,后5 d用泮托拉唑+四环素+呋喃唑酮,对照组用泮托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 14 d。结果 Hp根除率治疗组93.0%,对照组81.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治疗组:前5 d给予泮托拉唑40mg bid、阿莫西林1.0 bid,后5 d给予泮托拉唑40mg bid、四环素750mg bid、呋喃唑酮0.1 bid。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40mg bid、阿莫西林1.0 bid、克拉霉素500mg bid,治疗14 d。治疗结束1个月以后复查快速尿素酶实验,阴性为根除成功,阳性为失败,并记录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
1.3统计学方法 计数治疗用百分比表示,Hp根除率采用χ2检验,P0.05),主要表现为,便秘、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皮疹等不良反应。所有不良反应轻微,均未影响治疗
3 讨论
由于各种原因,诸如细菌耐药、依从性差、疗程偏短、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胃内细菌负荷量、cag A基因以及吸烟史等因素[4],标准的三联疗法根除Hp率明显下降,耐药是治疗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Hp感染率总体上仍然很高,成人感染率达40%~60%,推荐使用的6种抗菌药物中甲硝唑耐药率达60%~70%,克拉霉素达20%~38%,左氧氟沙星达30%~38%,而阿莫西林、四环素和呋喃唑酮耐药率仍然很低1%~5%[1]。随着克拉霉素和甲硝唑的广泛应用,其耐药率明显上升,标准的三联疗法根除率在不断下降,Vakil[5]认为,克拉霉素和甲硝唑耐药是Hp根除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同时,研究发现Hp的根除率在复治者比初治者明显下降,同样的治疗方案,随着时间推移根除率逐步降低,所以对Hp的根除治疗应力争在第一次治疗取得成功[6]Din Vaira等[7]发现10 d序贯疗法Hp根除率(89%),明显高于传统三联疗法(77%)。PPI有强有力的抑酸作用,其在酸性环境中活性增强并可穿透黏液与表层的尿素酶结合,抑制尿素酶活性,达到抑制和根除HP的效果,PPI提高胃内PH,从而增强抗生素的疗效(阿莫西林在pH5.0的环境下才能更好发挥作用),阿莫西林是广谱青霉素,尽管应用广泛,但Hp耐药仍少见,有报道对Hp体外诱导耐药率的监测提示对阿莫西林不易产生耐药[8]
有研究提示[9],前5 d诱导期采用阿莫西林,不仅本身能杀死Hp,而且能减少患者的细菌负荷量,胃内细菌的负荷量减少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细菌对后续药物的敏感性,从而增加细菌对四环素的敏感性,。四环素主要作用于细菌的核蛋白体,阻止氨基酰 -tRNA 与mRNA 核蛋白体复合物 A 位的结合,从而抑制始动复合物的形成以及肽链的延伸,并阻止终止密码与核蛋白体结合,使已合成的肽链或蛋白质不能释放,起到抑菌作用。它在酸性环境中稳定,在胃黏膜里浓度高。呋喃唑酮通过对敏感细胞的细菌系统的干扰,可杀灭许多常见的胃肠道病原菌,还能对单胺氧化酶产生抑制作用,增加胃黏膜的多巴胺活性,对细胞发挥相应的保护作用,且疗效持续时间较长。呋喃唑酮在Hp体内外的?验结果均表明,Hp对其比较敏感,低剂量的呋喃唑酮就已经能够产生抑菌作用,耐药菌株目前还尚未发现[10]。且在治疗的过程中,对呋喃唑酮有轻微胃肠道反应的患者仅极少数,但均可以耐受[11]
理想的 Hp 根除治疗方案应满足:①根除率在 90% 以上;②溃疡愈合迅速,症状消失快;③患者依从性好;④不易产生耐药性;⑤疗程短、价格低廉[12]。本研究结果显示,10 d序贯疗法Hp根除率为96.0%,与标准三联疗法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疗效满意,且不良反应轻微,患者依从性好,基本符合上述理想的Hp根除标准,可作为Hp根除的一线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全国幽门螺杆菌研究协作组. 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J].胃肠病学,2012,17(10):618-625.
[2]陈灏珠,廖履坦,杨秉辉,等.实用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866-1880.
[3]童锦禄,冉志华,沈骏,等.10d序贯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荟萃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8,17(2):106-109.
[4]Vilaichone RK, Mahachai V, Graham DY.Helicobacter pylori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J]. Gastr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