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建筑垃圾在道路路基中应用实例.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建筑垃圾在道路路基中应用实例

建筑垃圾在道路路基中应用实例   摘 要:对建筑垃圾及道路软基处理方法进行了简单介绍,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建筑垃圾回填技术设计要点及施工控制指标,并对建筑垃圾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对比 关键词:建筑垃圾;砖渣;道路;软基 建筑垃圾是在对建筑物实施新建、改扩建或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中建筑垃圾的产生和排出数量也在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城市道路也在不停修筑,修建速度在加快,造价也在提高。各地均迫切希望修建高性价比的工程,对各种废弃物再利用的愿望也日趋强烈。本文主要对属于建筑垃圾的砖渣利用进行探讨 1 建筑垃圾应用现状 随着和谐社会深入人心,人民对人居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催生了大量新城市建设中。城中村改造、拆临拆违、旧城改造等工程实施步伐不断加快,产生了大量固体废弃物,据统计,建筑垃圾约占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建筑垃圾占用土地、影响空气质量、对水资源和土壤污染严重,因此如何处理和利用越来越多的建筑垃圾,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和建筑垃圾处理单位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建筑垃圾中的许多废弃物经分拣、剔除或粉碎后,大多是可以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的,但目前,国内对建筑垃圾一般采取填埋法处理,部分回收利用,少部分进行焚烧 2 道路软弱下卧层路基处理一般方法 道路建造时,对软弱下卧层路基处理具体方式有许多种,且不断有新工艺涌现。目前,国内对软土路基进行处理的方法主要分为六种:置换法,排水固结法,灌入固化物法,振密、挤密法,加筋法及冷热处理法 2.1 置换法:该法用物理力学性质较好的岩土材料置换天然地基中的部分或全部软弱土或不良土并夯实至密实,形成双层地基或复合地基。附近合适换填材料时,且软土层埋置较浅,较薄时适用 2.2 排水固结法:清表后,在路基中设置砂井、塑料排水带等竖向排水体,通过堆载附加荷载等方法,使土体中孔隙水缓慢排出,孔隙体积慢慢减小,路基逐渐固结,同时,随着孔隙水压力的逐渐消散,有效应力逐渐增厂,地基土的抗剪强度也相应得到提高 2.3 灌入固化物法:该法是向土体中灌入拌入水泥、石灰等固化剂,利用固化剂和软土之间所产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性和一定强度的优质地基 2.4 振密、挤密法:该法是采用振动或挤密的方法使未饱和土密实,以达到地基处理的目的 2.5 加筋法:该法是通过在地基中分层铺设强度高、模量大的土工织物,依靠它们均匀传力,以提高土基的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 2.6 冷热处理法:该法是通过冻结土体或焙烧、加热地基土体改变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增加土体强度和稳定性,以达到地基处理的目的 本次所述建筑垃圾填筑属于置换法范畴,采用建筑垃圾置换软弱土 3 工程应用实例 3.1 工程概况。本次修建的道路位于苏北平面地区,属于规划新城区。道路全长约2340m,规划红线宽52m,南北走向,设计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设计车速为40km/h,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道路设计标高约为3.0m 3.2 工程地质情况。道路范围属古泻湖堆积平原,地形较平坦,通过地区有大片农田。浅层土由上到下主要可划分为4个工程地质层: ①层耕土:粘土为主,软可塑,稍密,夹植物根。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为60kPa ②层淤泥质粘土:流塑~软塑,夹少量白色螺壳,低干强度,低韧性。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为45kPa ③层粘土:可塑,夹较多铁锰浸斑,光滑,无摇震反应,高干强度,中等韧性。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为110kPa ④层淤泥:流塑~软塑,夹碎屑状白色螺壳,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低干强度,低韧性。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为40kPa 场地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①~②层土中,地下水位变化幅度标高为:1.0m~2.0m 3.3 路基处理。工程场地存在软弱土层:②层淤泥质粘土及④层淤泥。②层淤泥质粘土由于位于①层耕土层底下,其厚度不厚,设计采用2.1的“置换法”,将①层耕土及②层淤泥质粘土全部挖除,利用③层粘土层作为承托层,并设置碎石土对承托层进行增厚处理。对④层淤泥,沉降计算超过规范要求的路段,设计采用了“灌入固化物法”,设置10m长水泥搅拌桩进行加固处理 由于需要完全挖除约1.9m的①层耕土和②层淤泥质粘土,造成挖方和填方量均较大。道路附近又无合适的土、石方可用,地下水位较高,工期紧,又在冬季施工。如置换物为常规的石灰土,施工起来会有较大困难,同时建造成本会比较高 3.4 建筑垃圾利用。本段道路属于新城区第一批道路,道路周边到处都是拆迁留下的建筑垃圾。因拖走运费太高,且无适合地方掩埋,造成建筑垃圾迟迟没有拖走,有些直接影响到道路施工。经现场研究调查,决定将建筑垃圾利用到道路路基上 3.5 施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