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气科学学院学科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大气科学学院
2013年8月
目 录
前言 3
一、学科建设的现状 3
(一)科研团队建设 3
(二)科研平台建设 5
(三)科学研究 6
(四)研究生培养 9
二、学科建设改革的探讨 10
(一)根据自身特色,凝练学科方向,制定发展规划 10
(二)以科研项目建设为龙头,以学科建设为载体,壮大优势学科 12
(三)以人为本,组建科研团队,提升创新能力 14
(四)搭建研究与发展公共平台,为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跨越式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15
(五)深化教育改革,促进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18
参考文献 20
前言
近年来由于土地沙漠化、温室气体和污染物过度排放,造成全球气候变暖、酸雨事件和灾害性天气频发。以揭示大气运动、天气演变和气候变化的规律,研究大气动力、物理、化学和热力学过程为主的大气科学已与水文、海洋、环境、地理、生态及其它学科紧密结合。大气科学的发展已经直接影响到了与国计民生有关的工业、农业、国防、交通、能源、水资源、城市建设、污染控制、商业、体育、旅游乃至人民生命和财产,并使它成为20世纪后叶最受各国人民和政府关注的重要科学领域之一。近几十年来,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特别是高速电子计算机、卫星探测技术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气象科学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行业期待具备更高专业素养、更强实践能力、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随着近年国内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对大气科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从容应对我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新变化以及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气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结合我院学科建设实践,总结经验和不足对目前大气科学学院本科学科建设进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一、学科建设的现状
(一)科研团队建设
我院落实采取走出去、引进来,两条腿走路,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 气候与气候变化 气象应用与服务 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职称 教授 2 18.18% 5 41.67% 5 41.67% 副教授 4 36.36% 1 8.33% 3 25.00% 讲师 4 36.36% 6 50.00% 4 33.33%
学历 博士及在读博士 9 81.82% 10 83.33% 8 66.67% 硕士 2 18.18% 1 8.33% 4 33.33% 学士 1 8.33%
年龄
结构 60-50 1 9.09% 1 8.33% 3 25.00% 50-40 2 18.18% 3 25.00% 4 33.33% 40-30 8 72.73% 7 58.33% 3 25.00% 30-20 1 8.33% 2 16.67% 人数总计 11 12 12
图1 学科队伍建设
(二)科研平台建设
(1)基础科研条件建设
基础科研条件建设主要涉及科研设备、观测实验室及场地、图书资料、大型计算平台等。建校之初,学院成立成都气象学校实习台。随后,实验台经历了三次扩建(2001、2005和2011年)、两次改建(2007和2008年)。2008年,中国气象局和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合作,建设“一台一站”,由此,天气预报远程视频会商系统在我院建立。与此同时,在中国气象局局校合作项目的大力支持下我院建成4800m2的工程大气观测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实习台按照专业结构、专业实践、研究创新等不同层次要求,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具有气象实习台、大气模拟实验室、综合气象观测场在内的综合性气象实验室,即天气分析与预报实验室。此外,通过学院筹集资金建立了专业研究实验室。实验室现拥有科研用房近2000m2,包括办公室、会议室、科研实验室、高性能计算室、天气会商室、硕导工作室、研究生工作室、图书阅览室等。迄今为止,我院科研平台拥有PC-VSAT系统一套,可以实时接收中国气象局的各种观测资料和国内外数值预报产品;拥有DVB-S系统一套,可以实时接受我国风云卫星和美国MODIS等卫星遥感资料,包括生态环境资料和大气资料;拥有MICAPS系统,可进行气象信息的综合分析处理。拥有远程视频天气会商系统,可共享中央气象台和省气象台实时气象预报信息。还拥有SGI高性能计算服务器和图形工作站、网络输出设备、彩色输出设备。另外,拥有NCEP/NCAR再分析资料、欧洲中心ECMWF-ERA资料、HALOE卫星掩星资料、全国760站的气象观测资料、高原积雪资料、全国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资料、高原热量和水份观测试验资料等多种数据资料,拥有并熟练掌握CCM3、RegCM2、AVIM、LSM、MM5、WRF等全球气候、区域气候、陆面物理过程和中尺度气象数值模式及资料同化技术(附件3)。在专业软件、图书资料建设方面,学院引进国内外一批先进的数值模式(如MM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