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研究的重要现实意义.辛更儒.doc

辛弃疾研究的重要现实意义.辛更儒.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辛弃疾研究的重要现实意义 辛 更 儒(作者辛更儒 , 杭州市社会科学院兼职研究员、 黑龙江大学教授) 提 要 : 辛弃疾是南宋历史上一位始终如一的爱国志士, 他力主以武力收复失地, 恢复北宋的疆土。他的爱国言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 的爱国者 , 为维护祖国统一而奋斗不息。辛弃疾作为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 他 同时又是 一位深知兵事的军事战略家和杰 出的爱 国词人。其独树一帜的稼轩词, 更是在文学史上占据重要位置, 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关键词 : 辛弃疾 爱国志士 军事家 杰 出词人 辛弃疾 (1104 年一1207 年 ), 字幼安 , 号稼轩 , 山东历城(济南 )人 ,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早在南宋中期 , 即被同时代人称为“ 中州隽人” 、 “ 一世之雄” 、 “ 有文武材 , 伟人也” 。后世人更对他敬仰有加 , 连清代的康熙皇帝也对他的事迹感叹不已: “ 君子观弃疾之事, 不可谓宋无人矣。 特患高宗不能驾驭之耳。 使其得周宣王、 汉光武, 其功业奚止是耶? ” (《 御批通鉴纲 目》 卷二五 )辛弃疾不但 以传奇式的人生经历 , 让学者们产生了极大的研究兴趣 ,还 以其悲歌慷慨 、“ 屹然别立一 宗” 的歌词 , 感染着无数的后世 读者。因此 , 辛弃疾研究 , 不论在历史学界还是文学界 , 都是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课题 。 一 辛弃疾是南宋史上始终如一的爱国志士。辛弃疾一生 , 正如邓广铭先生所说 : 从 l161 年金主完颜亮南侵到 1206 年韩促胄北伐, “ 这两次战役 , 以及介居于这两次战役之间的宋金两国问的其他斗争 , 辛稼轩几乎每一次都是很奋勇地投身在 内,为保卫汉族人民及其文化的安全而贡献 出他的智能和力量” (《 略论辛稼轩及其词》 , 见增订本《 稼轩词编年笺注》 卷首 , 上海古籍 出版社 1993 年版 )。因此 ,我们可以确认, 他是南宋历史上一位始终如一、 坚定不移的爱国志士。 辛弃疾出生于金国统治的山东济南, 在他 22 岁时 , 山东 、 河北人民为反抗 民族压迫 , 乘金主亮南侵之机 ,爆发 了大规模的反金起义。辛弃疾 的祖父曾做过金朝南京开封府的知府 ,他本来是可以通过正常途径出仕为官的, 但他却受民族大义的激励, 纠集二千余人 ,同耿京共同组建了山东最大的起义军队伍。并且担任军中掌书记 , 成为起义军的谋主, 策划了攻 占东平府 、支援南宋水师的胶州湾之战和奉表南归的重大决策 。最新发现的资料记载 : “ 绍兴末 ,虏渝盟” , 辛弃疾“ 乃结义士耿京等 , 纠合忠义军二十五万, 以图恢复。斩寇, 取城, 报功行在” (《 菱湖辛氏族谱》 卷首转引 自元代《 铅山志》 )。 当宋高宗在建康府接见起义军代表时,辛弃疾“ 陈大计八条 , 上伟其忠 ” (所引同上 。徐元杰的《 稼轩辛公赞》 也说: “ 洎高宗劳师建康 , 亟人条奏大计 ,上伟其忠。 ” 见《 梅野集》 卷 1 1)这八条大计今虽不得其详, 但必然是就南宋抗金的决策问题, 经过深思熟虑才发表的意见 , 其思辩 的新颖和卓越 , 也应是南宋王朝和宋高宗本人前所未闻的, 所 以才“ 伟其忠 , 骤用之” (《 稼轩辛公赞》 )。后来他又曾向江淮宣抚使张浚建言出奇兵取 山东 , 《 朱子语类》 卷 1 lO《 论兵》载 : “ 辛弃疾颇谙晓兵事 , 云 : ??某向见张魏公 , 说以分兵杀虏之势 。??据 山东, 中原及燕 , 自不消得大段用力。 ” 这段记载, 详述他的整个战略决策计划,其缜密及高瞻远瞩的思路与识见 ,又能从他再后所进献的《 美芹十论》 和《 九议》 等专门研讨战略问题的著作 中窥见一斑。 辛弃疾南渡之初 , 不仅以提供战略理论名震江南 , 而且他又是一个有胆识的实践家。在与金兵浴血奋 战的 日子里 , 他曾“ 斩寇取城” , “ 壮岁旌旗拥万夫” ; 在回归南宋之后, 闻知其战友耿京为叛徒杀害,他亲率五十骑 , 深入金地 600 里, 在济州(山东济宁)军营中活捉叛贼张安 国, 解送南宋行在所临安将其正法 。他的这一英勇行为, 振奋 了民族精神 , 极大地鼓舞 了南宋军民的抗金斗志。就连生性怯懦的南宋文人洪迈 , 对此也表达了由衷 的敬仰 : “ 余谓侯本中州隽人 , 抱忠仗义 , 章显闻于南邦 。齐虏巧负国, 赤手领五十骑 , 缚取于五万众中, 如挟锯兔 。 束马衔枚 ,问关西奏淮 , 至通昼夜不粒食。壮声英概 , 懦士为之兴起 , 圣天子一见三叹息 。” (《 古今事文类聚》 前集卷 38《 稼轩记》 ) 尽管辛弃疾南渡以后的 40 多年间仕途坎坷 , 屡受南宋对金投降派的谗毁和排摈 , 但他抗金报 国的壮志始终不曾消泯 。 为了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振兴 ,他不惜在垂暮之年出山, 为抗金事业做最后

文档评论(0)

7ky170ms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