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康复
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康复 摘 要 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发生、发展过程复杂的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常有复杂症状和体征。由于长久的痛苦体验给患者带来很大的负担,是康复治疗中的一大难题。本文就其流行病学、发病影响因素、可能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手段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脑卒中 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 康复
中图分类号:R743.3; R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7)01-0012-07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 of 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 in post-stroke patients
XUE Yunzi1, 2*, BAI Yulong1,2(1.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Hua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40, China; 2.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North Hua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901, China)
ABSTRACT 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 after stroke is a developing and complicated chronic neurological pain and it often has complex signs and symptoms. The persistent pain brings great burden to patients, and has become a big challenge in rehabilitation field. In this paper, the epidemiology,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possible pathogenesis and the latest therapeutic methods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stroke; 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 rehabilitation
1 概述
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是在组织损伤后继发的以肢体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有血管运动因素参与,可涉及关节、肌肉、骨骼、皮肤等组织,其典型疼痛常发生于受累的肢体。CRPS分为两种类型:Ⅰ型与组织损伤有关,但无神经损伤的证据;Ⅱ型则有明确的神经损伤表现[1]
1946年Evans首先介绍了“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这一术语,来描述持续性肢体疼痛,常需要通过神经阻滞的方法减轻疼痛。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这个术语曾得到广泛应用,但没有明确的关于灼性疼痛的诊断标准,也无法进行复制性的临床研究[2]。除了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和灼性神经痛,以往内科医生常用许多其他术语来描述同样的临床现象,例如创伤后骨萎缩,肩-手综合征和创伤后营养不良等。为了重新定?x这些不清楚、容易经常混淆的疼痛综合征,1994年国际疼痛研究协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 IASP)采用了一个新的命名,即用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Ⅰ型和Ⅱ型来代替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以及灼性神经痛[2]。关于该疾病发病率的报道并不一致,既往以人群为基础的研究,其统计结果有很大差异,如美国研究的结果是5.5例/100 000人年,而荷兰是26.2例/100 000人年。人群年龄高于70岁者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其中上肢受累约占40%,而且女性比男性发病率高3~4倍[3]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疼痛是患者脑卒中后一种常见的症状,但针对脑卒中后疼痛性质和影响的研究较少,也许是缘由脑卒中后疼痛的复杂性[4]。CRPS多继发于创伤和手术[5],但目前在临床上发现脑卒中后CRPS患者有逐步增多的趋势。由于偏瘫患者CRPS常发生在上肢,它可能会阻碍康复的进程,导致严重残疾
2 发病机制
遗传流行病学以及实验室研究表明脑卒中后CRPS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它的病理生理学特点是个体异常地响应组织损伤。绝大多数CRPS的临床症状可解释为神经源性炎症,如疼痛的敏化作用、血管舒缩功能障碍、适应不良的神经可塑性。恢复阶段早期、肌肉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