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学 第一讲 线性规划.ppt

  1. 1、本文档共8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线性规划 (Linear Programming) 第一章 线性规划 本章重点与难点: 1、线性规划的概念和模型,线性规划问题的标准型,线性规划问题的标准化; 2、线性规划问题解的概念,图解法(解的几何表示),基本可行解的几何意义,线性规划求解思路(单纯形法思想); 3、单纯形法的一般描述,表格单纯形法,单纯形迭代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线性规划建模:决策变量,目标函数、约束条件及变量的非负限制。 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 1. 规划问题 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 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 解:设x1、x2分别为甲、乙两种产品的产量,则数学模型为: 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 例1.2 医院护士24小时值班,每次值班8小时。不同时段需要的护士人数不等。据统计: 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 目标函数:min Z=x1+x2+x3+x4+x5+x6 约束条件: x1+x2 ≥70 x2+x3 ≥60 x3+x4 ≥ 50 x4+x5 ≥20 x5+x6 ≥30 非负性约束:xj ≥0,j=1,2,…6 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 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 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 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 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 4. 线性规划问题的标准形式 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 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 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 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 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 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 课堂练习:标准型转化 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 标准形式为: 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 4. 线性规划问题的解 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 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 基解:某一确定的基B,令非基变量等于零,由约束条件方程②解出基变量,称这组解为基解。在基解中变量取非0值的个数不大于方程数m,基解的总数不超过 基可行解:满足变量非负约束条件的基本解,简称基可行解。 可行基:对应于基可行解的基称为可行基。 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 例1.4 求线性规划问题的所有基矩阵。 图解法 线性规划问题的求解方法 图解法的步骤 利用图解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时的基本步骤: (1)在平面上画出直角坐标系 (2)根据线性规划模型的约束条件划出可行域 (3)做出目标函数线 (4)确定目标函数值的增大方向(目标函数法线方向) (5)让目标函数线沿着增大方向平行移动,与可行域相交且有最大目标函数值的顶点,为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 图解法 max Z = 2X1 + X2 X1 + 1.9X2 ≥ 3.8 X1 - 1.9X2 ≤ 3.8 s.t. X1 + 1.9X2 ≤10.2 X1 - 1.9X2 ≥ -3.8 X1 ,X2 ≥ 0 图解法(唯一解) 图解法(无穷多解) 目标函数求极小 min Z=5X1+4X2 图解法(无界解) 图解法 单纯形法基本原理 单纯形法基本原理 单纯形法的计算步骤 单纯形法的思路 案例:理解单纯性法的原理 模型的标准型为: 解:约束方程组的系数矩阵为: 对应于B的变量X3,X4,X5为基变量,而X1,X2为非基变量。从式(1)中可以得到 令非基变量x1,x2=0,得到Z=0,这时得到一个初始基可行解为 同时,还要确定原基变量中有一个要换出来成为非基变量,方法如下。 现分析 式(2),将X2定为入基变量后,必须从X3,X4,X5中还出一个,并保证其余变量非负,x3,x4,x5=0. 则当x1=0(不生产第一种产品),x2入基时,由式(2)得到: 从式(3)中知:只有选择 x2=min(4/2,—,6/4)=3/2时,才能使式(2-10)成立。而当x2=3/2时,原来的基变量x5=0,x30,x40,这就决定了用x2去替代x5(以后将这一规则称为 规则) 为了求得以x3,x4,x2为基变量的一个基可行解和进一步分析问题,需将式(2)中x2的位置与x5的位置对换,得到: 用高斯消去法,将式(4)中x2的系数列向量变换为单位列向量。其运算步骤为:(3)’=(3)/4; (1)’=(1) – 2 ×(3)’ ;(2)’=(2), 将结果仍按原顺序排列,得: 再将式(5)代入目标函数,得到: 令非基变量X1=X5=0,得到Z=9/2,并得到另一个基可行解X (1) X (1)=(0, 3/2, 1, 8, 0)T 从目标函数表达式(2-13)中可以看出,非基变量X1的系数是正的,说明目标函数还

文档评论(0)

kehan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