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的由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刀郎”的由来

“刀郎”的由来 刀郎是古代居住在塔里木盆地个别地区人的自称.他们勇敢剽悍。勤劳朴实,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在举世闻名的大沙漠——塔克拉玛干的边缘开出绿洲。直到现在,在麦盖提、阿瓦提等地区,有许多人仍自称为刀郎人,并把他们居住的地方也称为刀郎。 13世纪,蒙古人兴起于漠北高原,他们勇猛好战。 成吉思汗马鞭一挥,战刀一指,短短几年时间就征服了亚洲和东欧,建立了蒙古帝国。天山以南及中亚广大地区是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察合台死后,蒙古宗王为了争夺他的继承权,引发了长期的军事纷争。从14世纪末到16世纪末的两百年间,察合台的封地(察合台汗国)分裂为许多互不统属的小王国和地域,彼此之间相互征战。当时的蒙古贵族大多是封建农奴主,他们大量掠夺贫民为奴从事劳动、充实自己的军队。人们不堪忍受欺侮,同时为了躲避战乱,纷纷外逃。 刀郎人就产生于这些难民和奴隶中。(在察合台时期,“刀郎”一词是“集中”、“成堆地聚在一起”的意思。) 他们为了反抗压迫剥削和躲避战争的灾难,苦苦跋涉了许久。 一天中午,烈日当头,人困马乏,又饥又渴,快要绝望时,却意外的发现了沙丘那边有胡杨林,阳光下的流水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他们一定是飞奔过去的。 广阔的草地,茂密的树林,潺潺的流水,远离了人群、远离了战争,这里就是刀郎人梦想中家园的样子。他们用胡杨和芦苇建造简单的房屋,狩猎野兽,下河捕鱼,传说当时行动迟缓而肥硕的大头鱼很多。他们点燃成堆的枯枝朽木,销尖了头的红柳棍穿上兽肉、鱼肉烧烤而食,省却了锅灶之烦,且随处可餐。他们在杳无人烟的荒漠旷野,或步行,或赶着古老的木轮牛车,奔波于大漠风沙之中,因为孤苦寂寞,便随心所欲、无拘无束地引吭高歌,以表达自己的心境,驱散孤寂。歌声粗犷而舒缓,带着几分沙哑。他们在叶尔羌河下游平原荒无人烟的大漠胡杨林里,过着自由自在的迁徙流浪生活,“刀郎”的称谓就是在那时有的。越来越多的流浪者听说了这个神奇的地方,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人渐渐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刀郎人不断壮大。大家虽然不同民族,但都是穷苦人,同命相怜,因此虽互不认识却格外亲切。他们同舟共济,互相帮助,形成了善良、仁慈的品性。在那种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也只有人多力量大,才能生存下去。当人的生存条件都没有保证时,阶级也就不存在了。 由于生存环境十分艰难,又远离等级社会,省却了许多忌讳和繁文缛节,妇女也和男子一样参加各种劳动,她们不须戴面纱,就是宗教人士也都参加劳动。刀郎人大多是下层劳苦人民,加之流浪到荒野丛林,缺乏维系生活的物质,几乎退到原始社会,为了生存,只有艰苦奋斗,吃苦耐劳。 从十五世纪到十六世纪开始,由于刀郎人中发生了一些变化,他们放弃了原来的居住地,开始向附近地区迁徙,他们依水而居,沿着叶尔羌河流域四处搬迁。从阿克苏的卡热塔勒(今哈拉塔)向西南的阿瓦提县上的上刀郎乡、下刀郎乡及阿克苏市等地都分布了刀郎人的后裔。 他们与当地土著居民相互融合,繁衍生息。在漫长的岁月中,刀郎人在远离人世的荒漠旷野、原始胡杨林中狩猎游牧,或从事落后的农耕,与大自然作着不息的抗争,过着艰苦的生活。 在此安家落户的刀郎人渐渐繁荣兴旺起来,他们占有的范围不断向四方扩大。这时,为了避免北边外族人越过河占领他们新的绿洲,他们呼唤散失在其它地方的同族人来这里生活。 叶尔羌河流域为刀郎人提供了牧业发展的一片辽阔草地,这样的环境条件有利于从事牧业,使他们形成了农业为辅,牧业为主的生产方式。 由于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是南疆商道,慢慢地就形成了旅客和当地人之间的买卖,形成了市集,人们以刀郎人的名称称这个地方为“刀郎村”。 由于叶尔羌河流域相对封闭,此后几百年中,在闭塞的环境里,刀郎人形成了独特的生活习俗、语言、文化、艺术和心理特征。到清朝初年,已与其他维吾尔人迥然有别。“此等回人,以迁徙为常,性与各城有异”,已成为“回子中别一种了”椿园《西域风土记》。 初时的刀郎人是蒙古杜格拉特部与维吾尔人融合而成,后来的刀郎人是各民族下层阶级的组合。“刀郎人”成了反抗统治者而自立人的代名词。 他们靠坎土墁和包谷馕唤醒了沉睡的荒漠,直到20世纪。刀郎人用勤劳的双手建造了自己的家园,从狩猎游牧走向了农耕,建立起了一个个村庄、乡镇,留下了名曰“刀郎”的村庄和乡镇,供我们去探索、追忆。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