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中国古代民商法发展历程.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溯源中国古代民商法发展历程

溯源中国古代民商法发展历程   摘 要 在古代刑法中,民商法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古代法律体系当中一直处于次要地位,且民法同商法间也没有存在十分严格的界限。在本文中,将就中国古代民商法的发展历程进行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 中国古代 民商法 法律体系 作者简介:段星宇,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文化传播系,助理讲师,研究方向:法律史 中图分类号:D92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2.142 在我国古代法律体系当中,刑法一直具有着重要地位,在我国的历朝历代,都是以刑法为主,而同刑法相比,民商法在我国古代法律体系中却一直没有具有明确的定位,也有研究者认为,在我国古代法律体系当中,根本就不存在民法。但是在相关研究者的研究以及相关文献史料的记载当中,则可以发现情况并非如此,即如果从法典意义层面观察,在我国古代的法律体系当中确实不存在民商法,而从法律规范意义层面看来,民商法在我国古代则是存在的,且并非古代所有的法律当中都为“民刑部分”。根据相关史料中可以发现,在我国明清时期,民商法就已经从刑法当中逐渐独立,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体系,对此,就需要能够对我国古代法律体系当中民商法的地位形成正确认识 一、先秦时期 我国民商法在该阶段萌芽,在先秦时期,在财产流转、商品交换等积极发展的情况下,逐渐形成了民商事萌芽,该时期民商法,在形成当中受到较大来自宗法制度的影响。此时,周天子作为周族大宗,根据宗法原则确立了父权制度以及嫡长子继承制,对我国后来的继承法以及婚姻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种立法制度,则在当时具有了民商法的作用。而时间来到公元前5世纪,李悝开展变法改革,在改革中,其对春秋以来各诸侯国立法司法的经验进行了广泛总结,与此同时充分联系本国实际情况的情况下制定出的我国第一部法典《法经》。这是一部以刑为主、不同法合体的法典,分为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和具法六篇,其中,盗法是同公私财务保护相关的法律,贼法则是关系到人身安全以及政权稳定的法律,在这两篇内容中,都涉及到有保护人身安全以及个人财产方面的法律,即属于广义的民商法规范。而时间到了公元前356年,秦国的商鞅变法,即在联系秦国实际情况以及改革需求的情况下对《法经》进行了内容方面的扩充,不仅将法改为律,且制定了新法律,在封建法律建立、完善的情况下,单纯法层面的公平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需要将其应用在更为关键的地位,而律正也是对当时人们该方面需求的体现。使用“均布”律对以往的法进行代替,则更是对法律规范在适用性方面必行性以及普遍性的强调。而为了能够对新的社会关系进行调整,商鞅也需要能够对法律内容进行充实 在奴隶制中,法通常情况下同刑间具有联系,即为刑事法律,而在封建制度逐渐形成的情况下,很多新的、非单纯刑事关系也需要通过法律的应用进行调整,也正是因此使更多非刑事法律出现 在秦律当中,具有较多民商事法律规范,如《金步律》以及《关世律》等,同时从律中较多保护自然资源、管理山林畜牧饲养方面商事、经济法律层面看来,也充分体现出了统治者科学管理以及生产技术等内容。《田律》当中,就已经较为明确的规定在早春时节不得对山林资源进行砍伐,在夏季前不允许捕捉幼鸟、幼兽等 而在商法领域中,也具有统一的度量标准,不仅在具体应用当中十分便捷,且充分体现出了平等交易的特征 二、汉唐时期 该时期是我国古代民商法的初步发展阶段。在汉朝建立后,在对《秦律》进行参照的基础上,制定了《九章律》。在该律中,其在《法经》的基础上增加了《户律》、《厩律》以及《兴律》,并以此成为了汉率当中的核心与骨干。在《九章律》中,其前几篇同《秦律》当中的内容较为相似,即单纯为刑罚方面的规定,而在后三篇当中,即更多具有民商事角度的法规,其内容包括有徭役、仓库、户籍、赋税以及兴造等方面。即当时的统治者通过《田令》以及《田律》保护公私土地的所有权,并通过《盗律》保护其余财产。在汉代以后,我国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多年的动荡时期,并在隋朝时获得了再一次的统一,隋开皇元年,隋文帝命常明、杨素等人制定新律,即为《开皇律》,共有十二篇、五百条。而在隋炀帝即位后,则颁布《大业律》,《大业律》除了在篇目上具有增加以外,在内容上同《开皇律》相比并没有存在过大的改动。在《开皇律》中,其中的杂律以及户婚律即为民商事方面的规定。而到了唐朝,统治者在对隋朝灭亡历史教训进行认真总结的基础上,得出了封建政权存亡关键在于新人的结论,并将礼义教化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而将制裁以及刑罚作为对国家进行治理的辅助手段。唐律共有12篇,其中,户婚律当中具有两部分内容,即为婚姻与户籍,在唐代,户籍制度十分严格,无论是出生、成年还是老年,都需要在户籍上得到反映,如果登记情况不准确,如存在谎报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