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导学案(人教版选修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导学案(人教版选修1)精选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1.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包括齐国管仲改革、楚国吴起变法和秦国商鞅变法等改革事件在内的大事名称。确立顺应时代潮流、追求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 .了解商鞅变法在经济、政治和社会风俗方面的改革措施及其主要内容。认识商鞅变法的特点:全面性、有效性和法律上确立封建制度等特点。体会“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革新精神,学习改革家坚强的意志。 .探讨商鞅变法对于秦国的制度变革和国力强盛所产生的历史作用。初步理解商鞅变法的性质和“商鞅虽死、秦法未败”。认识到社会是在改革中不断前进的,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 “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无夺民时,则百姓富。” ——《国语·齐语》 “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贱则国贫。” ——《汉书·食货志》 “吴起为楚悼王立法,卑减大臣之威重,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一楚国之俗,禁游客之民,精耕战之士。” ——《史记·蔡泽列传》 【探究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材料一中“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原因? 【探究2】这三则材料分别反映的是哪三次重大改革? 【探究3】材料汉书中说的是哪一项改革措施? 【探究4】这三次改革有何共同的作用?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政治特征? (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 3、探究问题: 材料一:《孙膑兵法》说:“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商君书》也说:“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可见“战胜强立”是战国历史的主线。 材料二:下层图案为战国时期嵌错赏功宴乐铜壶。每面有三层图画,每层又分左右两个图景。第一层左图是一幅竞射图,右图是采桑图;第二层左图是一幅宴乐舞武图象,右图为弋射和习射图;第三层左为攻防图,右为水战图。以水陆攻战为主题,是当时战争作为战国时代特征的显著反映。 材料三: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中的兵家、法家都主张重视战争,赢得战争,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 (2)材料三与材料一、二有什么关系?商鞅的思想来源于哪家学说? (3)秦国是如何应对这一形势的?依据材料三概括秦国应对的有利条件 【拓展训练】 1、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史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 B、我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的时期 C、新兴地主产生、奴隶主贵族势力完全消失 D、思想文化呈现出繁荣景象 2、春秋战国时期改革运动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C、各诸侯国国君的重视 D、新兴地主阶级的强烈要求 3、战国时期各国国君变法的根本动力是 A、生产力迅速发展 B、称雄天下的欲望 C、阶级斗争十分尖锐D、东周王室日益衰微 4、战国时期法家思想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其原因不包括 A、提倡顺势改革 B、符合当时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发展趋势 C、有利于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 D、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无夺民时,则百姓富。” ——《国语 齐语》 材料二:“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贱则国贫。” ——《汉书 食货志》 材料三:“----为楚悼王立法,卑减大臣之威重。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一楚国之俗------。” ——《史记 蔡泽列传》 请回答: 这三则材料分别反映的是哪三次重大改革? 材料二说明的是哪一项改革措施? (3)这三次改革有何共同的作用?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政治特征? 第二课时 第2课“为秦开帝业”(变法的内容) 【学习目标】 1、识记商鞅的成长历程;初涉政坛;秦国政坛上的主角;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实行“二十等爵制 ”;废除“世卿世禄制”;严格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普遍推行县制;“燔诗书而明法令”。 理解商鞅变法和秦国完成统一之间的关系; 探究杰出人物对社会进程的巨大推动作用以及商鞅变法对秦国乃至整个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难点: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改革比较,归纳商鞅变法的特点。 1、识记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下令发兵捕拿商鞅;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经济上根本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政治上,从此开始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加重对人民的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