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单元复习课件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课件(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精选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相关问题 1.建立过程 (1)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加深,中国共产党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2)七七事变后,中共发表抗日通电,提交国共合作宣言。八一三事变后,根据国共两党的协议,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广泛的民族性。不仅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等革命阶级和阶层,也包括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等要求反抗日本侵略的其他阶层。 2.两个战场 (1)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抵抗日军侵略。抗战初期,先后组织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大的战役,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重大胜利。由于国民政府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无力阻止优势敌人的疯狂进攻。但是,抗战初期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战场,国民党军队的作战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抗战相持阶段,正面战场的地位有所下降,战场形势出现恶化。 3.国共关系 (1)国共党外合作。两党都有各自的政权和军队,两党协商解决相关问题,配合抗战,没有统一的、正式的组织机构,也没有两党所共同承认和正式公布的政治纲领。 (2)抗战初期,国共两党合作抗战,不仅是在战略上的配合。太原会战期间,八路军开赴正面战场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取得平型关大捷等一系列军事胜利。 (3)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政策逐渐走向反动。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不断掀起反共高潮,1941年初制造了“皖南事变”。 (4)面对国民党的政策,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维护国共合作,巩固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是在斗争策略上,吸取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教训,坚持以斗争求团结,揭露国民党的政治阴谋,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进攻予以回击。 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根本原因是中日民族矛盾成为最主要矛盾。但是,国共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在统一战线内部国共矛盾依然存在。这就是为什么国共两党既合作又斗争的主要原因。抗战期间中日民族矛盾一直是最主要矛盾,阶级矛盾从属于民族矛盾。 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坚持抗战、坚决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就使国共合作能够在抗战中得以维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抗战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 共产党领导的边区政府在工作报告中说,国民党肤施县党部在延安公开出版几种壁报,张贴通衢。共产党的印刷厂替国民党印刷传单,已是尽人皆知。这反映出当时 A.国民党已在军事上占领延安 B.边区政府由国民党政府直接管辖 C.正处于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D.共产党允许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本题考查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注意几个有效信息,一是边区政府,它是国共合作形成后出现的中国共产党控制的政府;一是双方互相可以在对方地区印刷宣传品,也说明这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答案为C 胡锦涛主席说“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全国抗战初期的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多次会战,其最重要意义在于( ) A.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 B.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侵略计划 C.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D.掌握了抗日战争的主动性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抗战初期,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战场,国民党军队的作战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答案为B 二、比较农村革命根据地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异同,简述这两个时期根据地武装斗争的最终结果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 (1)不同点: ①指导思想:前者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后者是全面抗战路线。 ②斗争对象:前者是国民党反动派,后者是日本侵略军、顽固派、伪军等。 ③分布地域:前者主要在江南地区,后者主要在华北地区。 (2)相同点: ①战略构想:都是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试图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终取得革命胜利。 ②发动群众:都是着眼于农村,发动和依靠群众,壮大革命力量。 ③根据地建设:都是通过发展生产、政权建设、土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