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报名序号: 24 周五班
西南大学2012—2013学年度1期通选课
《死亡现象解读——生死学引论》
课程考核论文
题目:死亡与哲学—感悟哲人的死亡观
姓名
学号
年级 2010级
专业 土木工程
学院 工程技术学院
2011年11月20日死亡与哲学—感悟哲人的死亡观
【摘要】 人生有限,死亡是必然的终点,人们对死亡常常感到恐惧。“死亡”哲学作为人生哲学的一部分,其根本目的是打消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对抗死亡,即对抗对死亡的恐惧。通过分析中西方哲人们对死亡的思考和对恐惧的抵抗,从中作出自己对死亡的感悟,让人们学会如何更理智地对待人生与死亡。只有解决了死亡的恐惧问题、死亡的意义问题和死亡的超越问题,才能够真正获得生命的安顿、生活的充实,以及人生的幸福。
【关键词】 死亡 哲学 恐惧 对抗 超越
【正文】死亡是每个人逃不脱的人生宿命,人人恐惧之、人人害怕。但我们若转换一个视角,则会发现死亡实际上是我们每个人之人生的最后成长的阶段,一直到临终前的那个瞬间,我们的生命、生活与人生都在成长着。所以,对“死”我们不应也不能去害怕,而是要去探究,去求得死亡所蕴含的深刻的人生道理。现在我们所要思考的是在于由思想意识上的“先行到死”和直面死亡的途径,来深刻地体察死亡、咀嚼死亡,由对死的思考来为自我的“生”确定方向,确定意义,也确定价值。一个现代人在其人生中达到了这一境界,他的生存与生活才是完整的,他的生命才可能发出耀眼的光芒,他的人生才可能获得极大的成功。
死亡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人人都有死亡的一天。自古以来,人们对死亡就有一种本能的排斥,越是排斥,越会激发对死亡的恐惧。对人构成威胁的,有时并非死亡,恰恰是对死亡的恐惧。因此改变死亡是没有必要的,也是没有可能的。但是哲学家们却可以改变人们对死亡的态度,进而打消人们对死亡的恐惧。
一、超越死亡
死亡代表着生命的结束,存在的终点,这是人畏惧死亡的重要原因。如果死亡不具有这样的意义,即不是人的终点,只不过是人生的逗号,人就不会再畏惧了,因为人已经超越了死亡的限制。其实这同时假定了人是永恒的东西,永恒使死亡失去意义。但事实并非如此,死是现实存在的,于是死亡与永恒这一对矛盾摆在了哲学家面前。毫无疑问,只有一个办法能调解这对矛盾,那就是将人一分为二,只有这样人才能既死又不死,柏拉图哲学就是典范。
柏拉图认为人由肉体与灵魂构成,而人的本质在于灵魂。肉体是肮脏的,恶的,短暂的;而灵魂则是纯洁的,善的,永恒的。死亡的只是肉体,摆脱这个给人带来痛苦的肉体对人就是一种善。既然灵魂不死,那么肉体死后,灵魂去向何处了呢?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了,人还是会畏惧死亡,因为灵魂的去处是未知的,这就包括地狱的可能性,如若是这样,灵魂不死也就意味着痛苦不死,生不如死。柏拉图回答,“看不见的、神圣的、不朽的、有智慧的世界”。他一举两得,使死亡不值得畏惧。这种哲学,使人本身已经超越了死亡,对死亡的恐惧也就不复存在了。直到中世纪,这种手法仍在延用,只是灵魂要想从时间中进入永恒须过上帝这一关。上帝成了灵魂的阻碍,只有上帝可以让死亡过期,让灵魂进入天堂。于是,基督道德教义成为人无惧死亡的屏障,可他们的灵魂却畏惧着比死亡还要可怕的事物,神圣的上帝。在这种深刻的恐惧下,灵魂在进入永恒前已经死了,而这种死亡偏偏难以对抗,一直延续着数百年,欧洲大陆上行走着一代代死者,这是多么令人触目惊心的历史!
二、忽略死亡
死与生总是紧密联系着,死是生最后的表现。但如果有哲学家说,死与人没有关系,人的畏惧便没有了根基。死亡对人来说已经如此轻描淡写,以至被忽略到无,这样的哲学是不可思议的,但伊壁鸠鲁却这样坚持着。他认定自己的原子学说,世界的本质包括灵魂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不受自然控制,是自由的,没有任何强加给原子的命运。人之死,不过意味着构成人的原子的消散而已,肉体与灵魂消失,但原子长存,这就是死亡。“用伊壁鸠鲁的话来说就是:死与我们无干,因为凡是消散了的都没有感觉,而凡是无感觉的都与我们无干。”如果人担心死后的状态无疑是愚蠢的,当人变成消散的原子,这种存在对人既没有感觉也没有意义,从而死亡状态所持续的时间亦和我们无关。伊壁鸠鲁通过论述死亡与人无关来忽略死亡,进而忽略对死亡的恐惧。
比较起来,现代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则更为彻底,他直接否定死亡与人生的关系,完全否定死亡是人生的一部分。“死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