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7年整理】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总管结石所致阻黄的肝功能损害临床研究原稿.doc

【2017年整理】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总管结石所致阻黄的肝功能损害临床研究原稿.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总管结石所致阻黄的肝功能损害临床研究原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总管结石所致阻黄的肝功能损害临床研究 朱小刚1 , 梁久银2,但震宇3 胆石症(Gallstone Disease,GD)是胆道系统主要病症之一,我国常见病,胆管内胆汁的某些成分(胆固醇、胆色素、钙、粘液物质等)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析出、凝聚成石形成,可发生于胆囊、肝内胆管、胆总管等部位。国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不一,2005年上海关于胆石症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患病率为10.7%,而合肥报道最高为17.79%,但合肥主要调查人群为中老年人[1]。有研究显示胆石症的患病率为5.3%[2]。胆石症合并胆总管结石约占胆囊结石病例的5-29%,平均18%[3]。 一.祖国医学对胆总管结石所致阻黄的认识 阻塞性黄疸在古代中医文献中没有明确的病名,从其主要症状:皮色黄、眼黄、尿黄等来看,本病当属于祖国医学黄疸之范畴。祖国医学将黄疸分为“阳黄”和“阴黄”,其中阻黄多属“阳黄”范畴。关于黄疸的论述,早在《黄帝内经》有“溺黄,赤安卧者,黄疸一目黄者,曰黄疸”等记载。仲景在《伤寒论》、《金匾要略》中论述更详。《神农本草经》所载的茵陈、栀子、黄柏、黄答、大黄等,沿用至今,仍为治疗黄疸之要药。西晋、隋唐时期的《针灸甲乙经》、《史记正义》、《诸病源候论》等著作中也有不少有关胆的解剖、胆汁分泌及胆石病类似病症描述和治法等内容。明确了胆病的部位,并指出黄疸是“胆液泄”所致,这与现代医学所说的黄疸发病机理颇为相似。总之,中医对黄疸的认识,无论在理论认识和临床实践中,均有其独特见解和科学实践价值。 根据相关文献报导,认为黄疸原因甚多,但归纳起来,不外是外感湿热,内伤脏腑,正气虚弱,致气血受损,肝胆脾胃气机失调所致。论其病理因素,主要是湿,其病机主要为肝胆湿热蕴结。历代医家关于黄疸病因病机论述甚多,纷纷不一。《内经》认为是湿热相交,《金匾要略.黄疸病》指出:“黄家所得,从湿得之”,论五疸:”……黄疸则由湿热得之”。巢氏《诸病源候论》则认为“黄疸,此由酒食过度,脏腑不和,水谷相并,积于脾胃,复为风湿所搏,癖热不散,热气郁蒸,故食已如饥,令人身体面目及爪甲小便尽黄”。宋.陈言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的“五疸叙论”中曰“若论所因,外则内寒暑湿,内则喜怒忧惊,酒食房劳,三因悉备”。明·张景岳把黄疸归为四种:一曰阳黄,多因湿热所致;一曰阴黄,则全非湿热,而总由气血之败,是以七情伤脏,或劳倦伤形,故致中气大伤,脾不化血,故脾土之色,自见于外;一曰表邪发黄,即伤寒证也,凡伤寒汗不能透,而风湿在表者,有黄证,或表邪不解,自表传里,而湿热郁于阳明者,亦有黄证:一曰胆黄,凡大惊大恐及斗殴伤者,皆有之,是因伤于胆,则胆气败,而胆液泄,故为此证。至清,喻嘉言又提出外感黄疸与内伤黄疸之分类等等,难以尽述。 黄疸是以身黄、目黄、溺黄为主症,伴有头晕、疲乏、纳差、腹满胸闷,或寒热身疼、烦喘口躁、小便不利等兼症。历代文献多有记载,如《内经》有“溺黄,目黄,日黄疸”及“身痛而色微黄,爪甲上黄,黄疸也”,等简要描述。《伤寒论》及《金匾》有“身黄如桔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病黄疸,发热烦喘”,等记载。后世医家对于黄疸也有描述,如《丹溪心法》谓“五疸者,周身皮肤并眼,如栀子水染”,《临证指南》说“黄疸者,身黄、目黄、溺黄之谓也”。 胆总管结石所致阻黄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属中医学的“黄疸”范畴,近代中医对胆石症继开展了中药、针灸、推拿、推按运经仪等疗法排石作用的研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随着对胆石症研究的深入,学者们感到中医疗法的作用机理不仅仅是单纯的排石作用所能概括的,而可能是利胆、排石、溶石、防石等综合作用[4]。现在大多学者认为,胆石病本源在于肝,进而提出“胆病从肝论治”的治疗思想,有利于防止胆石病的复发与再生,从根本上治愈胆石病。而今,中医药在利胆、排石、溶石、防石等方面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中医药针对胆石病消、溶、排、防石的防治体系已基本形成。治病必求其本,不仅要清除胆石异物的本身,并且要恢复肝脏的正常功能。中医认为阻黄患者术后湿热余邪未尽,蕴积肝胆,阻滞肝胆经络,胆失通降,治则宜清热利胆为主,另外加之手术损伤,气机升降失常,痰浊癖血等病理产物可能阻塞经络,故应辅以行气活血。六腑以通为用,辅以泄下能促进胃肠功能更好更快的恢复,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二、现代医学对胆总管结石所致阻黄的认识 阻塞性黄疸是由于胆道系统机械性阻塞,胆汁引流障碍,胆管内压增高,胆管扩张,引起毛细胆管破裂,胆汁不能通过胆管排入十二指肠,胆汁中的胆红素反流入血所致。引起阻塞性黄疸最常见的疾病主要有:胰头癌、乏特氏壶腹周围癌、原发性胆囊癌、原发性胆管癌、胆总管结石、Mirrizi综合症等等。阻塞性黄疸可引起胆道内压增高,使肝细胞肿胀、肝功能受损、胆汁停止分泌、Kupfer细胞功能低下。出现高胆红素和胆酸盐血症时

文档评论(0)

liangyueh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