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3现代文阅读整理ppt
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孔子乘坐的木车虽然没有现代交通工具那么快捷、舒适,却可以穿越十万大山,穷尽一切艰难险阻,它深深的辙印诠释了“诗”与“政治”合二为一的真谛。 B.文章以“木车的激情”贯穿全文,赋予木车以深刻的内涵,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大胆展开想象,形象而全面地表现了孔子不懈求索的一生。 C.孔子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不倦地传播他的思想,而人们只承认他是启蒙者和布道者,不承认他是诗人,这主要是因为没有看到孔子身上具有一种诗人般的激情。 D.在作者看来,一部《论语》只是微薄的纪念,只是简短的记录,孔子更为渊源的思想却穿越时空,照亮人类共同的心灵,可见《论语》的作用是有限的。 E.作者认为,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现代传播工具和交通工具越来越便捷,这种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制约了现代人的精神追求,使现代人无法阻止眼前的危机。 【解析】 本题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文章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D。做本题时一定要找出原文的句子,加以对照,结合全文进行回答。B.夹叙夹议错;D.“《论语》的作用是有限的”错,原文中无此意;E.“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制约了现代人的精神追求”,原文中无此意。 【答案】 AC 五、根据文章内容进行个性探究 对于个性化及创造性解读,命题者往往从不同人对作品的理解出发。 列出多种前人的不同的看法,要求考生进行辨析并阐述自己的见解;或从主题、艺术、情感等方面要求考生做个性化的赏析;或从作品某一角度出发,要求考生进行评价式或评论式解读;或要求考生联系已知知识,结合文本,进行发散思维,探究对文本的认识和评价等。 (2009年山东卷)(原材料见本专题例1) 题目:文章最后一段说:“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请结合全文,谈谈这句话对你的启发。 答: 【解析】 此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和人文精神的能力(F级)。题目要求谈谈在阅读作品形象、体会主旨后所受的启发。这句话含蓄形象,内涵全面,兼容了顺应天性、放开心态的追寻过程与自我定位、全力以赴的家园意识。此题具有开放性和自立性。 【答案】 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面对现实提供的一切可能性,我们不应闭塞与拒绝,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出去闯荡一番。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保持清醒,坚守自我,早些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位置。 (2009年江苏卷)(原材料见本专题例4) 题目: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 答: 【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能力。这就要求立足文本、立足自我,去感悟体验,结合时代精神,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先学做人”“工程质量优先”等等都可与“上善若水”互相生发。要注意到2 200多年的雨鉴证了都江堰的工程质量,这一善事泽被千秋万代,与那些害人的”豆腐渣”工程,自有天渊之别。 【答案】 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上善之人;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 (2009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耕作的诗人 张炜 俄国画家列宾给托尔斯泰画了一幅耕作图。它长久地吸引了我,让我想象那个杰出的老人,想象他与土地须臾不可分离的关系。也许这是一个伟大诗人与庸常写作者的最本质、最重要的区别。 在房间里专注于自己的所谓艺术和思想的人,可能不太理解一个耕作的诗人。对于他,稿纸和土地一样,笔和犁一样。于是他的稿纸就相当于一片田园,可以种植,可以催发鲜花、浇灌出果实。在这不息的劳作之中,他寻求着最大的真实,焕发出一个人的全部激情。离开了这些,一切都无从谈起。 在诗人的最重要的几部文学著作之间的长长间隔里,我们都不难发现他怎样匍匐到土地上,与庄园里的农民,特别是孩子和农妇们打成一片,割草、缝鞋子、编识字课本、收割、种植……他做他们所做的一切,身心与土地紧密结合。这对于他,并非完全是刻意如此,而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他只能如此。他就是这样的一个生命。他在它们中间。①他可以融化在它们之中,融化在泥土之中。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诗人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树林中那个简朴的坟墓。那是他最后的归宿。安静的树林、坟墓,都在默默昭示着什么,复述一个朴实而伟大的故事。这个故事不可能属于别人,因为这个世界上仅有一个角落,埋葬着一个耕作的诗人。 托尔斯泰的故事差不多等于大地的故事。他是一个贵族,后来却越来越离不开土地。于是,他的情感就更为朴实和扎实,精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