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离子交换膜传质过程中电化学特性的研究.pdf
第 3 7 卷 第 1 期 膜 科 学 与 技 术 Vol. 37 No. 1
2 0 1 7 年 2 月 MEMBRA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eb. 2017
离子交换膜传质过程中电化学特性的研究
张文娟,马 军 % 王 执 伟 ,刘惠玲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城市水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90)
摘要:电化学阻抗谱和直流方法均可用来评价离子交换膜传质过程中的电化学性质,而前者
可用于分析膜本身、双电层和扩散边界层的电阻值.通过比较两个等效电路的拟合效果及其物
理化学意义,选择了最优的等效电路来定量分析离子交换膜体系的各个分层,并考察了不同流
速和浓度下两种膜的电化学性质变化.研究发现,直流方法测定的电阻值等于电化学阻抗谱测
定的各个分层的电阻值之和;随着流速的增大,膜本身和双电层的电阻变化较小,而扩散边界
层的电阻明显降低;随着浓度的增大,传质体系的电阻均显著降低;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交
换膜具有不同的电化学传质特性.研究结果对于优化离子交换膜的电化学评价技术及离子交
换膜的制备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离子交换膜;电阻;直流法;电化学阻抗谱;双电层;扩散边界层
中 图 分 类 号 : TQ15 文 献 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007-8924(2017)01-0044-07
doi :10. 16159/j. cnki. issnl007-8924. 2017. 01. 007
离子交换膜是具有选择分离特性的膜,最初多 括 3 部分:膜本身、双电层 (electrical double layer ,
用于盐水浓缩和海水淡化等化工领域中.随着新能 E D L ) 和 扩 散 边 界 层 (diffusion boundary layer ,
源技术的发展,新型均相离子交换膜逐渐在燃料电 DBL )[8].其中,双电层和扩散边界层形成了离子交
池、反向电渗析等领域扮演重要角色[1^4],其结构和 换膜的界面层,并且该界面对离子交换膜的传输有
功能基团持续获得改进[5]. 很大的影响[9].近年来,离子交换膜传质过程中的电
离子交换膜根据固定电荷基团的不同可分为阳 化学特性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离子交换膜电化学
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交换膜两大类.其中,阳离子交 特性的表征分为直流 (direct current method , DC )
换膜的固定电荷基团带负电,包 括 磺 酸 根 (一 和交流两种方法.直流方法中,在膜两侧施加一个恒
SO:T )、羧酸根(一 COCT )和磷酸根(一 P0 3 )等, 定的电流,然后测得膜两侧的电压,通过欧姆定律,
允许带正电荷的离子通过;阴离子交换膜的固定电 可以计算出膜的电阻.但是,直流方法得出的结果是
荷基团带正电,包括季铵基(一 N R 3+ )和叔铵基(一 膜和界面层的电阻之和,不能将膜本身的电阻和界
NR2H +)等,允许带负电的阴离子通过[6].离子通过 面层的电阻区分开.D lugolecki等 用 该 方 法 研 究
离子交换膜的传递是基于唐南(Domian )排斥机 膜的电阻随溶液浓度的变化,并发现当 N a C l溶液
理[7].在外加电场条件下,离子交换膜中电流的导通 浓度低于〇. 1 m ol /L 时,膜的电阻有显著的升高,但
是通过传导与固定电荷相反的离子,而溶液中是通 是不能确定升高的原因是膜本身还是双电层或扩散
过正、负离子的定向移动.由于膜和溶液中离子传输 层的作用.
数目的不同,在膜和溶液的界面上产生浓差极化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离子交换树脂法在天童森林内外氮素湿沉降观测中的应用.pdf
- 离子交换树脂法处理含铜废水的研究进展.pdf
- 离子交换树脂法脱除板蓝根粗多糖中色素的研究.pdf
- 离子交换树脂法降低苹果酒酸度研究.pdf
- 离子交换树脂活性炭复合电极制备及选择性吸附性能研究.pdf
- 离子交换树脂电再生技术的研究新进展.pdf
- 离子交换树脂的有机物污染及其复苏.pdf
- 离子交换树脂脱除MDEA溶液中氯离子效果对比及其吸附行为研究.pdf
- 离子交换树脂脱除铜电解液中的锑和铋.pdf
- 离子交换树脂调控黄冠梨汁色值研究.pdf
- 基于SPC的供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理论、实践与创新.docx
- 苍凉笔触下的人性凝视:论张爱玲小说的人性书写.docx
- 论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的构建与完善.docx
- 双层石墨烯边界态对电导与谷极化的影响机制及应用前景探究.docx
-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心城市网络:建模解析与结构洞察.docx
- 农村信用社竞争力剖析与战略抉择:以A县农村信用社为样本的深度研究.docx
- 调节对人眼散光的影响:机制、规律与临床意义探究.docx
- 从传统到消费:中国武术的时代转型与融合发展.docx
- 探秘GlyRS:上游激酶的鉴定与激酶活性的深度解析.docx
- 平行式双水翼潮流能发电系统:能量转换机制与动态特性解析.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