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本报见习记者 徐楠
□本报见习记者 徐楠
严凌君在讲授他的“青春读书课”摄影本报记者吕冰冰
他执拗地要把语文教材纳入新的价值体系。他出版自己的“青春读书系列”,因为不允许语文教材“里面有虚伪,有欺骗,有大量的泥沙”。
严凌君:找回语文老师的尊严
2004年春节,商务印书馆新出的一套丛书,被作为“压岁书”在北京推广。它的总标题是“青春读书课”中学生系列人文读本,顾名思义,它来自一门课。
这门课在深圳育才中学讲了5年,被深圳市南山区教委向全区推广。
钱理群先生亲自作序。作家莫言说:“假如35年前我能读到这样一套书,我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丛书的编著者、“青春读书课”的主讲老师叫严凌君,过了这个春节他就41岁了。
敞着门的课堂
2月,育才中学在微雨中开学了。
走进校园,迎面一棵老榕树。从1999年至今,这里每周都会挂出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
文学与你有约
青春读书课敞开大门
不分年级,来去自由
每周给文学一小时
悄悄滋润你的青春
本周主题:……
时间:……
地点:……
“主题”两个字的后面,曾经是“冷眼热说余秋雨”,曾经是“我们需要一场灵魂的拷问”,曾经是“看中国人如何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曾经是“捍卫人性———文学直面社会现实”……
“文学的真义在民间,在生活,在人本身。”严凌君选了这句话,放在他的读本扉页。
宽大的阶梯教室,后门始终开着。严凌君不用辅助教具,也不做特别准备,进了门,“全凭一张嘴”。他要求学生:只要有任何想法,马上大声说出来,大家共同讨论。
没有考试,每个主题的末尾是“荐书”环节,会给学生提出思考问题。
初中学生能听到《小王子》,听到《呼兰河传》,听到冰心、张海迪和泰戈尔。严凌君对他们说:“谁是小王子?作者圣埃克苏佩里就是小王子。当你在书中看见自己童年的身影,当你也觉得对一朵花的柔情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当你不愿做一个装模作样的正经人,那么,你就是小王子。”
说这一小时是给“文学”的,或许并不准确。高中学生甚至还能听到“文革”、听到启蒙运动、听到萨特和薛定锷。严凌君对他们说:“任何一个有能力的人拒绝反思,都将使我们整个民族失去一次改进的微小的机会。灵魂的拷问是每个人自己的事,不能因为没人赞赏和跟从而放弃。要像基督那样期许别的清醒者———你们是世上的光,你们是人中的盐!”
讲到张志新,讲到遇罗克,老师会走近学生,激动得坐到桌子上。
商务印书馆2003年10月出版的这套丛书,就是这门课的“课文”。严凌君选了“大跃进”时期的红旗歌谣,选了王进喜的劳动号子,选了邓小平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问,选了崔健的中国摇滚;他选了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节选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导言,节选了联合国宪章。翻开书来,在顾准的《科学与民主》之后,紧跟着朱学勤的《愧对顾准》;与释迦牟尼《鹿野说法》并列一起的,是圣经中的耶稣《登山训众》;王小波的情书和遗嘱并列为一个篇目,严凌君在导读中说:时隔20年,激情未减。可惜天不假年。
他毫不担心学生难以逾越这样的高度——只要依照完整的选本逐级递进上来,谁都可以直入殿堂。我们常常是“高估了老师,低估了学生”。而这个老师,坚持“敬畏青年”。
丛书7卷14本,从初中到高中,主题词分别为:“成长”、“心智”、“文学”、“中国”、“思想”、“文化”。最后一本被定名为《人间的诗意》,有篇评论说:“好个诗意二字!隐隐与《人间词话》之境界异曲同工。”严凌君强调:“我个人是从构建青年学子的精神家园、关注国家的前途、未来的命运方面来定位的,而不是简单地看文章是不是漂亮。”
育才中学每年大约有100名学生修读这门课。
有学生说:“这是一门给你自由、教你自由的课。”
有学生说:“在读书课堂里,我们始终被思考的痛苦充斥着。”
有学生说:“现在我们毕业走出国门,超重的行囊里,依然塞着《青春读书课》读本。”
当然也有学生很快就在匆忙应考中平复了读书课的波澜,还有更多学生没进过这个课堂———100人只占学校学生总数的九分之一。对于这个自称“一意孤行”的教师来说,他要抗衡的是整个一套教学系统。
他只管自顾自地播种。
语文之痛
严凌君是在痛苦之中开始编选读本并撰写导读的,那是1990年代初。
“我教语文20来年了,没有体会到做一个语文教师的尊严。”
严凌君说:“我们的语文教育、教学内容没有人文含量,没有文化含量。”
教材里自然也不乏雄篇美文,教学实践却把它变成一个个尸体解剖的对象,“我们做的是尸检的工作。主题、中心、段落大意、写作技巧,这些纯粹技术上的分析,割断的是一个人和母语之间的血肉联系。”
学生该怎样思考、怎样感觉,都被《教学参考》规定好了。
这不是与人、与成长密切相关的东西,更遑论智慧的提升。
“少、慢、差、费”成了语文教育的标签。差到什么程度?
做了20年语文教师的严凌君说,两种学生是常见的。一种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翻译]略谈外国文学翻译评论.doc
- [翻译]翻译研究:从规范走向描写.doc
- [翻译]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元功能思想.doc
- [翻译]论功能翻译理论.doc
- [翻译]论翻译的原则.doc
- [翻译]语词翻译与文化语境.doc
- [英语]how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doc
- [英语]the use of body language in middle schools.doc
- [英语]what are the most important culture differences and element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at.doc
- [英语]单词拼写与能力培养之浅见.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