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作用原理.ppt

  1. 1、本文档共1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催化作用原理整理ppt

催化作用原理 授课对象:物理化学专业研究生 主讲人:赵莲花 光 绪论 一、催化科学的重要性 催化- 三重意思 催化科学、催化技术、催化作用 催化科学:研究催化作用原理。 催化技术:催化作 用原理的应用。 催化作用:催化剂对反应施加的作用。 2. 催化科学研究催化剂为何能使参加反应 的分子活化,怎样活化以及活化后分子的 性能与行为。 催化技术是现代化学工业的支柱,90%以上的化 工过程与催化有关。 催化剂是现代化学工业的心脏。 二、催化科学的特点 1. 发展迅速 2. 综合性强 3. 实践性强 综合、吸收、应用了许多基础学科的成果,并与 之相互渗透。 三、基本概念 1.催化剂与催化作用 催化剂:一个热力学上允许的化学反应, 由于某种物质的作用而被加速(或减慢), 在反应结束是该物质并不消耗,则此种物质 被称为催化剂。 2、催化作用的分类 (1)均相催化 (2)多相催化 3、催化作用的一般原理 一般说来, 加入催化剂后,反应沿一条需要 活化能降低的途径进行。 四、催化领域的期刊 1.Journal of Catalysis (J.Catal.) 2. 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 (Appl. Catal. A) 3.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 (Appl. Catal. A) 4. 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 Chemical ( J. Mol. Catal. A) 5. 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B Enzymatic ( J. Mol. Catal. A) 6. Catalysis Today 7. Surface Sciences 8. 催化学报 9. 分子催化 10. 物理化学学报 11. 化学物理学报 12.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第一章 催化中的吸附作用 一、概说 吸附:一部分气体由于范德华引力或化学 键力吸住在催化剂表面。 脱附:由于热运动和振动使吸住在催化剂 表面上的气体脱离催化剂表面。 吸附剂:能吸附别的物质的固体。 吸附质:被吸附的物质。 吸附体系:处在相互作用中的吸附剂和吸 附质总称为吸附体系。 二、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反应物分子靠范德华引力吸附在催化剂表面。 化学吸附:类似于化学反应,吸附后形成化学键, 组成表面络合物。 三、比较物理吸附、化学吸附 四、吸附对催化剂催化研究的意义 固体催化剂的多相催化反应过程,大体可分为: 1)反应物向催化剂表面扩散; 2)反应物吸附在催化剂表面, 使反应物处于 活化 状态; 3)处于 活化状态的分子进行化学反应,变成 产物(产物吸附); 4)产物脱附; 5)产物向外扩散。 化学吸附可以用来研究催化剂的活性表面,物理吸附对于考察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孔度、比表面积等)。 1)PCB是氢在铜催化剂表面上化学吸附的位能变化曲线, 横轴为与铜表面之距(r), 纵轴为位能(E)。BC段下降, 是因为氢原子靠近催化剂, 以吸引为主,到了C点,位能最低, CP段上升,随着距离的减小, 原子核间的排斥力增大。 r∝∞时,E=0, r = roc 时, E最低,体系共放出能量Qc + D 2)ZFA是氢在铜催化剂表面上物理吸附的位能变化曲线, AF段下降, 是因为氢借以范得华引力与催化剂结合, FA段上升,原子核间的排斥力增大。 Qp是物理吸附热。 3)PCXFA曲线。由物理吸附向化学吸附转化的过程。有能垒Ea + Qp,即越过此能垒有物理吸附转化为化学吸附。 4)由化学吸附转化为物理吸附,脱附所需要的能量Ed = Ea + Qc 思考问题: X点的意义:右方 (XFA) 的曲线? 左方 (XCP) 的曲线? X点表示具有 能量的 体系。 经过这个 态, 氢分子解离为两个氢原子。 结论: 1)化学吸附热(Qc) (〈,〉, =)?物理吸附热(Qp); 2)物理吸附的平衡距离 ( 〈,〉, =)?化学吸附的平衡距离 ?; 3)吸附体系吸附活化能(Ea)、脱附活化 能(Ed)、和吸附热(Qc) 之间的关系: 六、化学吸附的几种情况 1. 活化吸附与非活化吸附 活化吸附需要活化能,过程进行较慢, 非化学吸附无需活化能, 过程进行的较快。 2. 均匀吸附与非均匀吸附 如果催化剂表面上,各个原子的能量皆相等,则形成均

文档评论(0)

zyzsa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