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雷锋纪念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访雷锋纪念馆

重访雷锋纪念馆 汽车在公路上飞奔,我的思绪也像窗外那起伏的湘江不能平静!三年多前,雷锋诞辰60周年前夕,本报曾独家向全国读者呼吁支持陷入困境的雷锋纪念馆和雷锋故居,如今怎么样了? 国家领导人的题词还放在那简陋的12平方米的临时文物库房内吗?800多张雷锋生前的照片、底片和雷锋日记手稿照片还用坛子这种土法保管吗?因馆内没经费聘请专业人员研究开发,只得把纪念馆藏有的8本20万字的“手抄本”雷锋日记还束之高阁吗?臭气熏天的厕所改造了吗?…… 展出显现人性化一面 “雷锋纪念馆到了!”驾驶员的话音刚落,我朝窗外远远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栋屋顶是淡蓝色的长方形建筑物,它的右侧,也新建了一排建筑物。 七八辆大巴士横七竖八地停在纪念馆的门口,数百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排着队正向馆内走去。这与我上次在毗邻而建的老馆看到的冷落的景象完全不一样。 讲解员李晓虹向记者介绍道:“新馆展出,更加注重了历史背景,同时也强调了人性化的一面。” 李晓虹指着一封信说,“雷锋生前在湖南望城县团山湖农场工作过几个月,这是雷锋生前在农场工作时的好友黄丽写给雷锋的临别赠言。 听说黄丽比雷锋大3岁,他们曾以姐弟相称。” “听说他们谈过恋爱,到底恋爱了没有?” “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这台拖拉机是我们新征集到的。” 顺着李晓虹手指的一台雷锋电影中看到过的拖拉机,我看到一台上世纪50年代江西东方红拖拉机厂生产的拖拉机呈现在眼前,上面坐着雷锋雕像。在新馆陈列室,我还发现新增了许多雷锋的雕像,和1961年11月17日解放军报社聘请雷锋做通讯员的聘书。 我同时还被一张收入表深深地吸引了。 “这是雷锋的收入调查。” 我看到上面清楚地写着:1956年11月至1958年1月,在望城县委做公务员时的雷锋月收入是28元;1958年2月至1958年7月,在团山湖农场工作时的雷锋月收入是32元;1958年11月至1959年12月,在鞍钢工作时的月收入是36元,而到了部队做战士的雷锋每月收入是6元。 “这也是旧馆没有的?” “是的”。 “这也是新增的照片。” 顺着李晓虹的讲解,我们来到了一张照片前,这是首次在新馆展出的雷锋殉难时现场照片。只见一辆运输车旁,站着几个战士。 让人想起那难忘的瞬间…… 亲属为故居捐赠实物 作为雷锋纪念馆的一部分,雷锋故居就在纪念馆的后面。1994年望城县委按原貌修复了雷锋故居。但紧靠故居的农民居室没资金动迁,故居围墙和停车场也无资金建设。这种现象曾经引起了参观者的不满。 在去故居的路上,我不知不觉地想起了上次来时的情景。当时陪同采访的68岁的雷锋纪念馆前馆长雷孟宣讲的故事仍历历在目:“小时候雷锋每天都要走这条路”,经过一口池塘时雷孟宣说:“雷锋喜欢游泳,他叔叔雷名义怕他出问题不让他游,雷锋就偷偷摸摸跑出来。一次为了游泳,耽误了砍柴,被叔叔骂了一通,不准他上学,雷锋又哭又闹哩。”到达一片农田时,雷孟宣告诉我,“这就是雷锋小时候种过的田。” 但今天我在去雷锋故居的路上已看不到雷锋游过泳的池塘和种过的农田了,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栋栋别墅。 对此,今天一早坐飞机去深圳宣讲雷锋精神的雷孟宣昨晚伤感地在电话中告诉我,目前雷锋镇已纳入了长沙市城市规划发展的范围,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雷锋故居旁原有的池塘、农田上盖了别墅,只留下了雷锋故居一个,这样故居周边的整体环境就破坏了,原有的与故居风貌协调一致的乡村气息就没了,确实令人有点遗憾。 “上次在雷锋故居采访时,这里没专人看管,曾一度成为农民养鸡养鸭、堆放杂物的场所。有时路过的乞丐也在此宿夜。还听说故居倒塌过三次,现在怎样?”我问陪同我的李晓虹。 李晓虹告诉我,“我就是专门负责雷锋故居的,晚上就住在故居里。”我发现,也许是有专人管理的关系,雷锋故居比我上次来时整洁多了。“展出的实物与过去有什么不同?”我问。“新征集了锅灶、椅子、筷子、柴刀、水壶、水缸、扁担,都是雷锋的堂叔捐赠的。”李晓虹说。 “来故居的参观者多吗?”“中国人流行寻根,只要到纪念馆来参观,一般都会来这里参观。” 希望社会给予更多支持 “新馆是省计委立项扩建的,整个投入是按省计委立项的2560万元进行实施的。新馆建成后,受到了各界的肯定,为更好地发挥社会效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随着社会效益的明显增长,经济效益也将显现。”骆志平说。 “现在纪念馆门票多少钱一张?”“16元。”“听说承包给旅游公司了?怎样承包?”“旅游公司每年向馆里上交50万元管理费。” 据纪念馆向我提供的《雷锋纪念馆改扩建陈列布展工作情况汇报》介绍,老馆将陈列学雷锋先进人物事迹,目前已做了前期准备工作,征集了全国600多名先进人物的事迹材料,而如果进行布展,则需再投入120万元。 “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怎样把改扩建后的雷锋纪念馆管理好,把雷锋精神弘扬好。当然,我也想通过文汇报向全社会呼吁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