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2012上课用.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写作背景 熙宁二年(1069)苏轼因上书反对新法被迫离京。后十年先后调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 元丰二年(1079年),因有人故意扭曲他的诗句,说他诽谤朝廷,苏轼被捕下狱,坐牢103天,几次濒临砍头之险,史称“乌台诗案”。 出狱后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做着有名无职的闲官。 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苏轼便带领家在城外东坡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此时的苏轼,近乎流放。 张怀民当时也被贬官黄州,住在城南承天寺。 考考你 户 念无与为乐者 夜游过程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欣然” “念无与为乐者” “遂”、“寻” “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 * * * * * * * * 他频遭贬谪, 一生历典八州, 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 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 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 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他的一生是:“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古有一人: 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 贬官杭州: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 贬官黄州: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贬官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读懂作者 有人统计,苏轼一生担任过30个官职,遭贬17次,频频往返于庙堂和江湖之间,然而,他留下的诗文中却很少悲观厌世之作。 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1079年,因反对王安石被贬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写作背景 承天寺 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 请你大声地朗读课文,并通过课文下面的注释理解文章的内容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zǎo xìng qǐn suì 初读感知 bǎi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户 门 欣然 愉快地、高兴地 念 想、思考 遂 于是、就 寝 卧、睡 相与 共同、一起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裳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便很高兴地起来走动。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 (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夜游原因)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空明 清澈透明 盖 连词,相当于“原来是”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叉,原来那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描绘庭中月光的澄澈)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 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不过 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绿竹和翠柏?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惋惜无人赏月) 合作探究: 1、作者为什么会在初冬的夜晚走出户外? 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 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5、文章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3、月夜图有何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 1、作者为什么在初冬的夜晚会走出户外? 一方面作者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 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 绘景 月色—积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横 修辞 比喻 3、月夜图有何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 皎洁 、空灵、清丽、淡雅 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文章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贬官的悲凉、落寞, 赏月的欣喜, 自我解嘲的达观 小结:   苏轼遭遇“文字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抑郁,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郁闷,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坦荡、旷达、笑对人生的生活信条。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时,更感受到

文档评论(0)

nrdu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