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笑天2016年山东卷第ⅱ卷及备考建议.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刘笑天2016年山东卷第ⅱ卷及备考建议解读

第Ⅱ卷知识部分共有三个大题,每个部分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分析: 1.考点命题特点 2.考生答题情况 3.复习备考建议 第四大题 就内容而言,属于传统文化知识、能力与素养的测试部分,赋分24分,共有3个小题,分别是文言文翻译、诗词鉴赏和和名句名篇默写,第13、14题平均得分9.44,第15题平均得分3.25。总平12.69 第13题,文言文翻译,3个句子,共10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4分) (2)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3分) (3)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3分) 【答案】(1)他们不再造柴薪搭成的巢穴居住,是为了避风寒;不再造土穴居住,是为了避潮湿。 (2)您却还想让诸侯来归附,不是很难吗?您的话错了。 (3)这样做是可以的。虽然这样,难道您就不想要富有和尊贵吗? 一、命题特点: 1.选文出自《晏子春秋》,《晏子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部历史典籍?,用史料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书中记载了很多晏婴劝告君主勤政,不要贪图享乐,以及爱护百姓、任用贤能和虚心纳谏的事例。写法夹叙夹议,阅读难度高于纯记叙的史传类散文。山东卷近五年文言文取材2篇属于史传类散文(2012年《后汉书阴兴传》2014年《詹鼎传》),三篇文章分别取材于宋濂《看松庵记》《六韬》《晏子春秋》,后者比例更高,取材倾向值得注意。 2.翻译强调以小句子为单位,突出整体,“意思对即可”。第一句中的“为”译为“造作、制作”“盖”“住”等都算对;“以……也”体现出表示目的的意思,表述方式可以多元化(如“为了”“目的是”等);第二句“致”参考译文为“让……来归附”,近似的“使……来朝拜”也对; 3.需要准确体现所选句子在结构、句式、语法和语气等方面的特点。第二句“不亦难乎”,表达反问语气;第三句“独不欲富与贵乎”,可以不翻译成“难道……”,但是必须表达反问语气。 4.整体句意和重点实词、虚词、句式和语法现象是无法分割的一个整体。第一句“者”是助词,译文“……的人”,错;第二句“乃”,表示转折,译为“却”“竟然”;“致”属于使动用法。 二、考生答题出现情况: 1.重点词语掌握不准,如把“者”理解为“……的人”,把“致”理解为“招致、称霸”,“过”理解为“过分”,“独”理解为“单独、只是”等等。 2.翻译改变句子结构,比如把“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翻译成“为了避风寒,他们不再造柴薪搭成的巢”,改变了原文的叙述角度和句子的内部关系。 3.对句子里存在的语法现象如活用,对固有句式及其语气理解不到位,翻译自然无法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 三、复习备考建议 1.有的放矢地选取训练语段,如记体文章、序文、夹叙夹议类文章,而不局限于史传类散文。《考试说明》对“古诗文阅读”的总体界定为“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记体文章、序文、夹叙夹议类文章在平素的文言文学习中并不鲜见,但是有详尽的注释和悉心的指导做辅助,自然“浅易”。高考阅读,属于“素读”,所以复习中必须加大训练力度,强化针对性。 2.强化文言实词的学习。 3.狠抓细节,力争信、达、雅。 第一,对、换、调、补、删 第二,注意原句中特殊句式、活用现象、固有句式及其语气 第三,扩大句子所在的语境,反复斟酌。 第14题,诗歌鉴赏,赋分8分 考试说明》对鉴赏评价的具体描述为: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两个小题,分别设题,各4分。 14.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8分)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1)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4分) 【答案】比拟、排比。“诗豪与风雪争先”,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4分) 【答案】孤舟夜泊、青荧客船、朔风等,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之感、羁旅之思;漫天飞雪激发了作者的创作豪情,风雪鏖战,“诗豪”与风雪争先,“诗”又与雪“缴缠”,表现了作者啸傲孤独于风雪的豪迈气概,“一笑琅然”,抒发了作者战胜困境的快意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一、命题特点: 选取了一首元曲,作者孙周卿生平不详,从现存作品来看,仕途不如意,遂隐居山林,关于作者和创作背景,未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