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茶树栽培简史.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茶树栽培简史整理ppt

第一章 茶树栽培简史 茶叶是一种传统古老而又是现代文明的饮料。茶与人类关系极为密切。茶既是物质文明的珍品,又是社会精神文明的桥梁。 (一) 茶的始用与传播 1.茶的始用 茶的发源始于中国,其历史可追溯到远古时代。虽然远古对于茶的发现和利用等茶事没有文字可考,全靠传说和神话流传。但是“茶之可饮,发于神农”的传说和神话,屡见记载于各种古书中。 如《神农本草经》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里的荼即为茶,传说远古时代,神农氏为拯救人民,采集百草尝试,以发现治病救人的草药。一日,神农采集草药尝试,遇毒晕倒于茶树下,碰巧茶树叶片上的露水滴入神农口中,起死回生,神农得救,因而发现茶的药用价值。二日,神农尝百草遇毒,在树下烧水,树上的叶片飘入水锅中,过后神农试饮锅中之水,与往常有异,其味苦咽甘,饮后毒除,于是神农发现茶树的叶子可以解毒,以此为饮。因此,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奉神农氏为“三皇五帝”中的“炎帝”。堪称“茶祖”。 茶最初是采集自野生叶子以生食或煮食作为药用,后来逐渐发展用作解酒、祭品和饮料,秦汉以后饮茶之风逐渐传开。秦朝已把茶叶作为饮料。后来因消费增加,逐渐发展为人工栽培。到了唐朝,陆羽系统编著了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叙述了茶的历史、种植、加工、生产工具和饮茶风俗等内容,大大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陆羽被后人尊称之为“茶圣”。 2.茶的名称 茶的名称因各地语音不同,称呼各异。或因茶树不同,或因制成茶叶后茶名不同,地方方言翻成汉字,便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同音汉字。主要有搽、茶、木贾(jia)、设(she)、茗、舛(chuan)、诧(cha)、游冬、皋芦、荼等十多种。据《茶考》考证,许多不同的茶字,除茗字外(茗可能指成品茶),在语音上都有一定联系。古汉语只有“荼”字,没有“茶”字,荼为中原地区一年生植物,味苦,到8世纪,才知道荼与茶不同,遂改名为茶。 依现代称茶的语音,总括起来有两个系统,一为荼(tu—te);一为木贾(jia)、茶。荼音涂(tu),大都是少数民族称茶的音符之一,如贵州彝族称茶为(ba-tu);又如福建莆仙人称吃茶为食荼(si-tu)。侗族称设,苗族称木贾,布依族称舛。 世界各国“茶”的语音也都导源于我国广东语系(陆路)和福建语系(海路)。如日本“cha”、朝鲜“cha”、蒙古“chai”、比利时“cha”、伊朗“cha”、土耳其“chay”、希腊“ts·ai”、阿尔巴尼亚“cai”、阿拉伯“chay”、波兰“chai”、葡萄牙“cha”等均属广东语系;而马来西亚“the”、斯里兰卡“chey”、南印度“tey”、荷兰“thee”、英国“tea”;德国“tee”、法国“the”、 意大利“te”、丹麦“re”、瑞典“te”、芬兰“tee’等均属福建语系(闽南话)。 3.茶的最早栽培 据考证,人工栽培茶树记载,始于东晋的常琚于公元347年所写的《华阳国志·巴志》中说,周武王于公元前1066年联合当时居于四川、云南等地的“方国部落”共同伐纣之后,巴蜀所产之茶列为贡品,即有茶叶生产的记载。另据《华阳国志》载:“土植五谷,…丹漆茶密….皆纳贡之”,“园有芳弱、香茗”。从园有香茗来论,可能是人工栽培的,依此推算,人工栽培茶树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人工栽培茶树最早的文字记载始于西汉的蒙山茶。最早种茶旧址是在蒙山之顶的上清峰,据《四川通志》记载,“在西汉甘露年代,即公元前53—50年….名山县之西十五里有蒙山,其山五顶…… ,其中顶最高,名为上清峰,至顶上略开一坪,直一丈二尺,横二丈余,即种“仙茶”之处”。至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 4.茶的传播 (1)茶的国内传播 当茶叶作为商品后才能广泛传播。而作为饮料的记载,在西汉时期(公元前59年)王褒所著《僮约》(买卖奴隶的契约文书),其中谈到他从寡妇家中买进一个仆役,规定她除了炒菜,煮饭之外,还需“烹茶”,还中提到,“脍鱼庖鳖,烹茶尽具”“武阳买茶,杨氏担荷”等,前一句反映西汉当时成都一带,不但饮茶已成风尚,茶叶当时已成品为贵族的家常了事,而且说明地主贵族还专门有专业的饮茶用具,后一句反映了成都附近的茶叶消费和贸易需要,茶叶已成为商品化,还出现了如“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一类的茶叶市场。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唐朝,饮茶已相当普及,所谓“茶兴于唐而盛于宋”之说,在茶叶传播中,佛教和道教起到相当的作用。汉代佛教自西域传人我国,到了南北朝时更为盛行,佛教提倡坐禅,饮茶可镇定精神,夜间饮茶可以驱睡,盛行以茶代酒。因此,一些名山大川僧道寺院所在的山地和封建庄园都开始种茶。我国许多名茶,相当部分都是佛教和道教徒最初种植的,都产于

文档评论(0)

zyzsa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