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D应用于重症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疗效评价.doc

VSD应用于重症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疗效评价.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VSD应用于重症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疗效评价

VSD应用于重症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疗效评价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在重症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中应用VSD的疗效。方法:分析2011年5月-2016年5月笔者科室35例重症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病例资料,其中18例使用传统切开清创引流(传统组),17例使用VSD(改?M组),对比炎症指标[白细胞(white blood count,wBc)、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住院天数变化,评估疗效。结果:①改进组与传统组比较,术前WBC、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种指标呈下降趋势,改进组比传统组下降更明显,统计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1.7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l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 2.典型病例 患者,张某,男,45岁,农民。于2014年1月29日以“上呼吸道感染8d伴左侧下后牙痛6d”为主诉入院,病史:8d前患者因上呼吸道感染,自行口服抗生素2d,疗效欠佳;6d前出现左侧下颌牙痛伴同侧面部肿痛,遂就诊于当地医院,行抗炎补液,切开引流等对症治疗6d,因效果欠佳,遂当地医院建议转入笔者医院行专科检查治疗,入院时专科检查示:双侧颌面部不对称,比例不协调,左侧面颊部、颌下区及腮腺咬肌区弥漫性肿胀,触压痛明显,表面皮温高,皮肤色泽发红,左侧颌下区有一约3cm的切口,内放置引流条,挤压有脓性分泌物溢出,张口度一横指,感染累及(左侧颊间隙、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舌下间隙、双侧颏下间隙、双侧颌下间隙、咽旁间隙、累及锁骨上窝、双侧斜方肌,颈部累及甲状软骨区、两侧累及颈鞘、下至胸骨后方),完善检查示:白细胞21.27×10-9/L;中性粒89.4%;淋巴细胞5.5%,血红蛋白75g/L,血小板计数188×104/L,体温:39.2°C,血压133/74mmHg,完善其他检查。入院诊断:重症感染;左侧颌面部间隙感染;低蛋白血症;重度贫血原因待查;高血压;双侧股骨头坏死;胸椎韧带骨化并双下肢不全瘫;强直性脊柱炎。完善相关检查后,排除全麻手术禁忌证,1月31日在全麻下行颌下区、颈部、胸部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转重症监护,给与营养补液抗感染对症治疗,每日3次冲洗换药,疗效欠佳,于2月20日检测指标WBC为32.9×10-9/L,降钙素原为16.63,感染未控制,局部?乃篮笕庋孔橹?生长缓慢(图2),遂于2月21日后植入VSD负压引流,感染逐步控制,28日更换VSD装置。患者于3月9日转入烧伤科分别于11日、20日行术区植皮。患者住院期间一共输注入血白蛋白注射液482.5g,输注悬浮红细胞13.5u,血浆3740ml。见图1~4 3.结果 传统组与改进组脓培养结果,送检35份脓培养,检出32例阳性结果,3例阴性。其中链球菌为主要致病菌(见表1)。传统组与改进组患者术前、术后1d、术后3d WBC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1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