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地积累指数法及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黄河滩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探究
基于地积累指数法及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黄河滩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探究 摘要:?榱巳?面了解韩城市下峪口黄河滩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通过布点采样,检测了该地区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并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该地区黄河滩区河道和沙洲中7种土壤重金属(镉、铬、镍、铜、锌、砷、铅)的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评价方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韩城下峪口地区黄河滩地重金属含量符合国家土壤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其风险水平较低,不会对该地区土地整治和水田耕作造成影响,虽然黄河滩地土壤中锌含量略高,但是通过土体有机重构方法能够使得锌的影响降到最低
关键词:黄河滩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地积累指数法;生态危害指数法
中图分类号:X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4-0005-05
1 引言
近年来,黄河河道河势严重西移致使韩城市下峪口下延段部分高岸及滩地持续坍塌,频繁出险,造成大片滩地塌入河中,村庄后靠,防汛压力逐年加大,严重危及沿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韩城市市政府统计,近年来黄淤66~63断面间每年塌滩平均长度约7 m,
每年坍塌土地面积约100 hm2,桥南、下峪口、李村、林皋、潘庄等10 余村1.5 万人先后被迫搬迁3~4次,特别是2006年桃汛以来,河势西移态势进一步加剧,高岸持续坍塌后退约50 m,塌岸毁地万余亩。沿黄群众多次上访,强烈要求控制韩城段河势,筑堤修坝,防止高岸滩地坍塌,恢复治理所失耕地及荒芜滩地,进一步保护当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因此,通过对韩城下峪口地区黄河滩地的综合整治,对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韩城市下峪口地区存在较多煤矿企业及热电厂,可能会对黄河滩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产生影响,这主要因为土壤中的重金属能从土壤迁移到其它生态系统中,如地下水、植物等,并通过饮用水和食物链影响人类健康[1]。因此,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及其潜在危害性进行合理的评价尤为重要。为了探明该项目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污染现状,本研究通过普探调查,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该地区土壤重金属的含量进行评价分析,为土地整治项目的施工提供决策依据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韩城市下峪口土地整治项目东靠黄河河道,涉及薛村、昝村、番庄村、谢村、三林村、林皋村等6个村。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10°30′34″~110°33′36″,北纬35°31′02″~35°34′01″,距离县城10 km。项目区为河道滩地和沙洲两部分组成,地面开阔、平坦,地下水位较高,多为沙质淤土,大部分老滩位置较高,常年水淹不到,历史上就已开发耕种,是适宜开发的土地资源。样品采集区地处我国内陆,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多年平均降水量555.2 mm,年内分配不均,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7~9三个月平均降水量达306 mm,占全年降水量的一半以上。多年平均气温13.7 ℃,其中春季14.6 ℃,夏季25 ℃,秋季13.4 ℃,冬季0.2 ℃。最热月为7月,多年平均26.6 ℃;最冷月为1月,平均-1.5 ℃,气温年较差28.1 ℃。年极端最高温度达42.6 ℃,年极端最低温为-16.7 ℃。全年气温日较差平均10.3 ℃,其中6月份最大为12.7 ℃,11月份最小为8.8 ℃,日较差较大,有利于各种植物干物质的积累
2.2 样品采集和处理
2.2.1 样品分布
采样点主要分布在沙洲和河道滩地(图1),沙洲和河道滩地每100亩设定一个采样单元,共采集表层0~30 cm土样108个,其中沙洲土60个,河道滩地土48个
2.2.2 样品采集与处理
土样采集取自沙洲和河道,每个样点处5个点制成一个混合样,用四分法取大约1 kg的样品,保存在自封袋带回实验室。在实验室内自然风干,后取50 g,用木质工具碾碎并在玛瑙研钵上研磨,混匀后通过0.149 mm的尼龙筛过筛,保存在自封袋内,用于土壤重金属的检测
2.2.3 样品分析
土壤样品重金属的测定:首先对样品进行消解[2],然后利用ICP-MS测定土壤中镉、铬、镍、铜、锌、砷、铅等元素,测定过程中,所有样品均由空白样、二次平行样加标回收率进行质量控制。实验室所用玻璃器皿均在10%的HNO3或HCl中浸泡24 h,然后分别用自来水、蒸馏水各洗涤3次。实验所用酸均为优级纯,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3 研究方法
2.3.1 地积累指数法
地积累污染指数法(Mull指数)是德国海德堡的地学沉积物研究所Muller于1969年提出,是一种用于研究水体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定量指标[2],被广泛的应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其计算公式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