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校本课程余三胜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年级校本课程余三胜新

目录 艺术经历 艺术特色 艺术地位 代表剧目 重大贡献 艺术影响 目录 个人履历 艺术特色 代表剧目 性格特点 主要弟子 主要剧目 程长庚的戏德 简介 家庭成员 学艺经历 艺术生涯 艺德双馨 艺术成就 桃李芬芳 灭顶之灾 书画作品 活动年表 《马连良舞台艺术》特种邮票  贴吧相册 简介 家庭成员 学艺经历 艺术生涯 艺德双馨 艺术成就 桃李芬芳 灭顶之灾 书画作品 活动年表 《马连良舞台艺术》特种邮票  贴吧相册 余三胜 百科名片余三胜,湖北罗田县九资河镇人,(1802—1866)本名开龙,字启云,著名京剧老生演员。艺术经历原为湖北汉戏末角演员,于清道光初期进京搭徽班演唱,改唱老生,时为春台班领衔主演,同治二年(1863)入广和成班。 艺术特色 原唱汉调,清道光年间为四大徽班之一的春台班台柱。他通文墨,口才便捷, 常自创新腔。他的嗓音醇厚,声调优美。他在汉调皮黄和徽戏二黄腔调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艺术特点,创造出抑扬婉转、流畅动听的京剧唱腔。余三胜不仅将徽、汉二腔融于一炉,创制出旋律丰富具有独特风格的京剧唱腔,在舞台语言的字音、声调上,也将汉戏的语言特色与北京的语言特点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既能使北京观众听懂,又不失京剧风格特点的字音、声调。余三胜的表演也很细腻,注意刻画人物的感情、神态。 艺术地位道光、咸丰年间,与程长庚、张二奎并称老生三杰或梨园三鼎甲。其子余紫云,是“同光名伶十三绝”之一。其孙余叔岩为京剧“余派”老生创始人。 代表剧目 他所擅长的剧目,以唱、做并重者为多,如《定军山》、《秦琼卖马》(或称《当锏卖马》)、《战樊城》、《鱼肠剑》、《击鼓骂曹》、《四郎探母》《双尽忠》、《捉放曹》、《 李陵碑》、《琼林宴》、《朱痕记》、《乌盆记》、《摘缨会》等。 余三胜腹笥渊博,上演剧目非常丰富,其他如《沙陀国》、《让成都》、《阳平关》、《伐东吴》、《白帝城》、《磐河战》、《太平桥》、《空城计》、《金水桥》、《金沙滩》、《盗宗卷》、《黄金台》、《状元谱》、《造白袍》、《取帅印》、《桑园会》、《五彩舆》、《南阳关》、《黄鹤楼》等,为后人所效仿传唱。 重大贡献奠定徽剧以生为主的关键人物自汉戏进京之后,演男性角色的剧目日多,尤以老生为主之剧目数量最大。于是徽剧由旦行为主迅速演变为以生行为主。《都门纪略》所载演出的剧目计有80余出,而以老生为主的剧目则占一半以上。这其中余三胜所演见于记载的有《定军山》、《当锏卖马》、《战樊城》、《鱼肠剑》、《击鼓骂曹》、《探母》、《双尽忠》、《捉放曹》、《碰碑》、《琼林宴》、《牧羊卷》、《乌盆记》、《摘缨会》等,计13种。在徽剧由旦角为主转为老生为主的变化过程中,余三胜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 皮簧声腔曲调的主要改革者 西皮调,一般人认为是清初甘肃、陕西一带的秦腔经湖北襄阳传到武汉一带,同当地民间曲调结合而演变成的。据说当时湖北人称唱词为“皮”,因而称从陕西而来的腔调为“西皮”,余三胜、王洪贵、李六将这种汉调带到了北京。由于进京后与徽班同台演出,余三胜等艺术大师得以在徽剧的基础上吸收汉调的优点,对徽剧进行改造和提高,从而最终完成了徽、汉合流。 对京剧语言的改造 现在的京剧演唱语言实际上是以“湖广音”读“中州韵”为基础的。而余三胜等汉戏演员进京之后,同徽剧演员一起,在演唱上以“中州韵”为准,使徽班的演唱统一在这种语言标准之下,同时也吸收了一些北京字音,为京剧在唱念上的谐调、统一奠定了语音基础。由于这种舞台语言具有独特的韵味,且与当时北京观众语言有相通之处,因而时间愈久,影响愈大,最终成为京剧的规范语言。 四、子孙承祖业,使“汉派”成为京剧主流 余三胜不仅从上述三个方面为京剧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培养了京剧事业的接班人,尤其是培养了其子余紫云继承了自己的事业。余紫云又培养了三子余叔岩为“汉派”传人,使京剧中主流派“汉派”后继有人。此亦当是余三胜的又一贡献。 艺术影响 谭鑫培即是更多地在继承余三胜的演唱艺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开拓性的创造。 《梨园佳话》中有关余三胜的记载程长庚 百科名片程长庚(1811~1880),名椿,谱名程闻檄,清朝同治、光绪时期技艺非凡、声名赫赫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工文武老生,是徽班进京后由演唱徽调、昆腔衍变为京剧的十三位奠基人之一。曾被清末画家沈蓉圃绘入《同光十三绝》画谱。他曾任三庆班主,同仁尊称其大老板。曾任精忠庙庙首,三庆、春台、四喜三班总管。他腹笥渊博,能戏300余出,他与四喜班张二奎、春台班余三胜,为京剧第一代演员的三位老生杰出人才,虽比余、张享名较晚,但其威望极高,并称老生三杰、老生三鼎甲,程长庚名列三鼎甲之首。被称为徽班领袖、京剧鼻祖。 个人履历 程长庚,名椿,谱名程闻檄,一名闻翰,字玉山(一作玉珊),号荣椿,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