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中国古代农业.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4中国古代农业分析

时期 开发南移表现 开发南移程度 孙吴东晋南朝时期(六朝时期) 江南地区初步形成了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手工业、商业进步,出现了健康这样的大城市。 中唐以后 江西、湖南成为全国著名的粮食基地;扬州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南宋 宋都南迁,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南方初步开发 南方逐渐超过北方 重心南移完成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①中原人口南迁,补充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去 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人口因素) ②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社会环境) ④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 ⑤政治中心的南移 ③南方地区本身蕴涵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 力 (自然条件) 1、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经济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四大经济区是指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 B、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发展划分而成 C、各经济区呈现出多样性和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D、山东、山西经济区始终是全国的经济重心所在 2、 “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对唐朝张籍的这句诗理解最准确的是 A、北方人大多害怕胡人 B、南方人与北方人有不同的特点 C、北方人为躲避战乱大量南迁 D、南北的语言融合比较好 3、中原人口南迁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 A.南方人口增加,逐步超过北方 B. 对南方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 C.江南经济开发加快,经济重心南移 D.南北风俗融合,文化重心南移 4、(04广东)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水平较高,起到推动作用 B、北方人口南迁并带去先进生产技术 C、江南越人开始从事农耕生产 D、江南的气候、土壤对农业发展有利 5、促进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包括 ①南方劳动力得到补充 ②南方生产技术大大提高 ③北方逐渐失去了经济中心地位 ④北方战乱频仍 ⑤南方统治者励精图治,鼓励农耕 ⑥南方相对安定 A、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⑥ 农业发展的其它条件 1、生产工具:中国古代最早的生产工具主要是 骨、木、石、蚌。 春秋时期出现铁器,导致了生产力的飞跃发展。 唐代江南地区出现了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2、中国古代重要的灌溉工具有 翻车(人力为动力),筒车(水力为动力)。 3、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有 都江堰(四川成都平原),郑国渠(关中平原)。少数民族地区的水利工程代表有 坎儿井 。 4、中国古代早期的农作物格局:南稻北粟麦(地理因素),明代传入高产作物番薯、玉米,导致人口增长。 战国中期 西汉中期 唐代 耦犁 曲辕犁(优点) 三国马钧 东汉毕岚 翻车 唐宋时期 筒车 西域:坎儿井 坎儿井是与我国横亘东西的 万里长城、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齐 名的我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是 伟大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它早 在2000年前的汉代就已经出现雏 形。 中国古代农业 般阳中学高三历史组 中国古代农业概述 1、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一是家庭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二是精耕细作。 三是男耕女织。 四是区域经济的多样性、不平衡性和互补性。 2、农业(种植业)发展的基本条件: 土地,人口,作物,工具,水利,农业技术等。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与土地经营方式 一、春秋以前的井田制: 1、井田的土地名义上是 国家公有 。 2、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逐渐破坏。逐渐被土地私有制取代。 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性质: 特点: 公田——贵族占有,农夫耕作,收获全部归贵族。 私田——分授劳动者,只有土地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关系: 井田制是商周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 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两种制度都适应 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井田制 井田制瓦解,私有制确立 1.根本原因: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 生产力水平提高 2.瓦解表现:不事公田,私田私有 3.私有制确立过程 税制改革: 齐:相地而衰征 鲁:初税亩 秦国:商秧变法,“改帝王之制,除 井田,民得卖买” 直接原因:各国的税制改革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与土地经营方式 一、春秋以前的井田制: 1、井田的土地名义上是 国家公有 。 2、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逐渐破坏。逐渐被土地私有制取代。 二、土地私有制度: 1、战国以来的土地所有制度,有国有和私有两种形式,其中私有制是主体。土地私有制主要有三种:君主私有,地主私有,自耕农私有。 2、其中地主私有土地的经营方式是租佃制。 3、自耕农私有土地的经营方式是男耕女织的家庭生产,特点是自给自足.。 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国有 “官田(公田)” 类型

文档评论(0)

152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