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9讲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通讯的变化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
考点一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1.服装
(1)鸦片战争前后
(2)民国期间
2.习俗
(1)“断发”运动
(2)不缠足运动
深层点拨
由于清政府入关后强迫汉人改变发型,带有严重的民族压迫色彩,妇女缠足是在封建男权社会中形成的畸形审美标准,“断发”、不缠足本身就是反封建斗争。
3.传媒
(1)报刊
近代报刊业的发展
(2)电影
4.礼仪
(1)日常礼仪
(2)婚姻礼仪:变革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阶层以及官宦人家。
(3)丧葬礼仪:19世纪中期始,西方文明、卫生、简洁的丧葬礼仪引起国人注目。
思维发散
社会生活包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两方面。社会生活的变迁从根本上说是西方的工业文明首先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造成了强烈冲击,然后政治、经济、思想领域的变化又共同影响社会生活各领域变迁的结果。
主题一 影响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主要因素及社会影响
1.主要因素
(1)鸦片战争后,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西方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逐渐传入中国,并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生活和习俗。
(2)在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外国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出现,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城市近代化基础设施增多,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迁。
(3)新思想的不断传入,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以及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使得西方自由、平等、民主思想不断传播,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迁。
(4)中国政府推行的各种改革,如晚清政府的“新政”、南京临时政府移风易俗的措施等,推动了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化。
2.社会影响
(1)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2)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
(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
讲史料
史料 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
导读 史料反映了晚清婚俗的变化是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练史料
史料 (2014·天津高考,节选)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探究 史料中的“洋气”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
答案 洋气:西方式生活时尚。
原因: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商品的输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
主题二 报刊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
1.传播西方文明,促进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报刊和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都促进了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
2.近代报刊发挥了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作用。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报刊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思想武器。
3.对夺取近代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了一系列的政论性报刊,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讲史料
史料一 维新变法迎来了中国国人办报的一次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在1895~1898年间,全国新出版的中国报刊约120种,其中80%左右为中国人自办。同时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人物开始了办报活动。……宣传变法图存。这些活动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 ——姚福中《中国编辑史》
导读 史料反映出国人办报“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说明办报活动与当时现实斗争关系密切。
史料二 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聋发聩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
导读 史料反映了报纸具有社会评论、宣传教育、启迪民众的功能。
练史料
史料一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办《民报》。孙中山后来在《中国之革命》一文中评价说:“《民报》成立,一方为同盟会之喉舌,以宣传正义;一方则力辟当时保皇党劝告开明专制、要求立宪之谬说,使革命主义,如日中天。” ——陈玉申《晚清报业史》
史料二 武昌革命军兴,清吏张鸣歧、龙济光、李准等初负隅自固,讵(表示反问)沪电谣传“京陷帝崩”四字,港粤各报相率登载,全城人士欢声雷动,张督知人心已去,无可挽救,始仓皇出走,龙、李遂卑辞乞降。使广东省城,得以不流血而获光复者,报纸之力为多焉。
——摘自冯自由《革命逸史》
探究 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报刊对辛亥革命所起的作用。
答案 作用:提供与维新派(保皇派)展开论战的阵地;宣传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6变电类工作票实操考库(2016年修订版)选编.doc
- 2016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选编.doc
- 2016冬季全真插班系列之美西12天选编.doc
- 2016二级建造师考试《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内容精选归纳复习选编.doc
- 2016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下篇专题三微题型十七选编.doc
- 2016高考文综全国卷I选编.doc
- 2016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试最新题库选编.doc
- 2016河北区初三三模选编.doc
- 2016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学习考试库(含13套题)过了90分选编.doc
- 2016届广州市高三二摸理综化学选编.doc
- 城市新能源汽车充电桩2025年建设与绿色出行理念推广报告.docx
- 环保产业2025年技术创新路径,产业升级潜力深度报告.docx
- 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布局下的新能源汽车销售渠道研究报告.docx
- 城市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与运营模式创新研究报告.docx
- 针对2025年农田水利设施改造的节水技术评估报告.docx
- 展望2025年:锂矿资源开发与新能源汽车电池产业技术标准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科技创新券资金申请政策解读及操作指南.docx
- 2025年跨境电商海外仓仓储设备选型与成本效益报告.docx
- 城市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网络2025年布局优化与充电设施共享模式.docx
- 2025年环境监测智能化发展趋势下数据质量控制与智能化检测系统报告.docx
文档评论(0)